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价70美元短期难破上升预期隐现通胀魅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 22:2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国际油价短期难破70美元

  自今年2月触及每桶略低于34美元的底部后,国际油价到6月底虽然几经反复,但最终累计回升约100%。

  但在经过为期4个月的上涨后,国际油价从8个月来最高价位跌落了20%。截至7月10日的一周,美国原油期货下跌了11%,这是1月份以来油价最大的单周跌幅。短期国际油价下跌是受累当时公布的美国和欧洲的就业数据不佳,“基本面依旧,经济面没有改变,唯一能解释油价变化的是经济复苏推迟迫使交易商重新审视供求关系对市场的影响。”业内专家认为。

  然而到7月15日,国际油价又出现反弹,截至7月21日,由于近期公布的多家大型企业二季度业绩超出预期,国际油价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上涨,重拾升势,涨回至65美元/桶左右。

  不过,美元汇率和国际油价走势一向呈现反向趋势,在各国季节性石油收储暂告一段落以及美元汇率反弹的背景下,国际油价呈现歇夏盘整仍是个趋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际油价虽长期呈现震荡走高,但近期将会在60美元和70美元间盘整,难破70美元。

  国际油价从今年年初每桶约30美元低位飙升至每桶70美元,又出现回落和冲高,其间多次震荡、反复,尽显躁动。虽然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仍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基本面仍不支持油价近期上涨,但投机资金为规避通胀风险引发的投机因素正在推动国际油价再度经历巨幅震荡。长远看,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油价必将逐步上涨。

  国际油价仍处于上升通道

  尽管国际油价近期仍在60美元至70美元之间震荡,但从30美元/桶到70美元/桶的过程,仍然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油价上升的走势。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看来,石油开采成本的增加,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的需求回升,美国经济不再继续下滑的预期,产品金融化仍然存在,游资炒作仍在进行等,是促成此次国际油价屡冲70美元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刺激计划和信贷市场回稳的作用下,美国大型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7月8日以来发布第二季度财报的70个标普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平均高于预期14%,利好的经济消息增加了市场对需求回升的乐观情绪,从而提振油价。7月21日,世界最大的土方工程和建筑机械生产商卡特彼勒公司周报告显示,第二季度不计入各项开支的每股盈利为70美分,远高于分析师预期的22美分。受上市公司盈利纷纷好于预期的影响,当时8月交付的纽约原油期货上涨0.74美分,涨幅1.1%。盘中最高涨至每桶65.53美元,为7月6日以来最高,收盘时达每桶64.72美元,该油价今年以来上涨了45%。

  瑞士联合银行预计今年下半年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平均每桶65美元,比上次预测调高了10美元。该银行还认为今年下半年油价将在每桶55美元到75美元之间波动。预计2010年平均每桶70美元。

  “尽管经历不断震荡,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国际油价正在重回上涨通道。”陈凤英说。

  通胀与通缩并存的怪象

  在油价上升的背景下,通胀问题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后,也进行了连番上涨,其作为国内CPI指数的一个重要参照,势必会刺激CPI指数的回升。

  对于通胀,目前尽管只是预期,但在国内半年7万亿的历史性信贷投放背景下,这个预期进一步推动着流动性泛滥,推动资产泡沫泛起,让民众从银行拿出大笔存款投向股市和房地产。与通胀预期相反的事实却是,目前国内经济仍处于通缩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CPI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5%,与5月份相比,同比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6月份我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1.4%。国家统计局专家认为,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居民消费价格就是通常所说的核心CPI,用于观测货币因素对CPI的影响,这表明目前货币因素对CPI暂未形成上涨压力。

  “这是中国现有石油体制导致的市场反应相对迟缓,CPI指数和PPI指数滞后于国际油价约半年,从而使得国内出现了通缩和通胀并存的罕见景象。”陈凤英说。

  她还认为,目前CPI指数和PPI指数双降实际上仍是受到了去年以来油价走低遗留的影响。中国政府对油价的宏观调控,国内石油巨头逢高买入后要消化库存,导致对国际油价的市场反应相对迟钝,也使得油价对CPI影响的滞后效应更长。

  多数市场人士也预期,从CPI的滞后性看,今年年内CPI有恢复正增长的可能。据预测,中国通胀来临可能早于美国,最快今年11月CPI由负转正,2010年升至3.5%-5%。

  资源产品价格加速上调

  在专家们看来,中国CPI指数处于“零度以下”大约还有3-4个月的时间。这也使得包括成品油在内的资源类产品目前正趁着CPI指数“转正”前集中展开价格上调。

  除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在近期两次上涨外,据透露,水价调整方案最快有望两个月内出台。除北京外,包括上海、沈阳等多个城市都在酝酿上调水价;而我国天然气价格上涨也在酝酿中;市场还预计新的电价机制将很快出台,零售和上网电价将上调。

  安邦投资认为,在过去的2-3年里,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物价部门始终对资源类产品价格尤其是基础公共品价格的上调比较慎重。多年来,为了扩大出口,中国的水价、电价以及环境保护的定价都远低于世界水平。

  “现在经济正在回暖,而CPI还处于低位,但眼看就要上涨,如果CPI转正之前没能上调这些公共品的价格,很有可能又丧失了调价的机会,所以政府各部门会赶在通胀真正来临之前,将多年没能上调的价格调整到位。”安邦投资认为。

  但安邦投资同时提醒,中国将面临一个基础公共服务价格上调的浪潮,这对于当前并不稳定的经济复苏是一个考验。

  “中国式调价”仍将继续

  在所有的资源类产品中,油价可能是有望最早实现市场化的,虽然目前的成品油定价仍由国家发改委控制,但它已经实现了与国际油价的间接接轨。

  但近期因为国际油价反复震荡,一方面中国经济保8%增长率任务繁重,另一方面政府希望国内油价尽快涨到位,以摆脱财政对石油公司的补贴,国家发改委在石油公司成本和国家经济发展现状之间为找到最佳平衡点,可谓费尽心机。同时可以猜想,政府会继续保守的中国式调价,国内油价不会像国际油价一样频繁调整,而且会呈现一个“跟涨快,跟跌慢”的趋势,即石油定价机制势必不能及时反映市场。

  石油机制的不敏感,除了对中国CPI和PPI带来滞后效应外,也使得中国大型国企在海外石油市场屡遭重挫。

  “航空国企和国内石油企业常常是逢高储备国际原油,一旦油价走低,又陷入消化库存的尴尬,无法逢低买入,这都是国内当年石油机制下导致的市场反应迟钝。”陈凤英认为,石油市场是有周期和轮回的,但由于滞后于市场,国内的大型企业却始终无法跨越这种轮回之痛。同时,在陈凤英看来,随着油价重回上升通道,政府正在丧失将成品油定价市场化的最好机会。

  不过陈凤英以及其他业内专家则普遍认为,中国也会渐渐走上高油价的通道,而且从长远看,在中国市场全球化、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50%的国情下,我国石油价格改革虽然不会一蹴而就,但成品油价一定会和国际原油价格完全接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