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肯贝尔
(Mark Kenber)
气候组织全球政策官员
作为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气候变化特别顾问,马克·肯贝尔无疑是个对于国际社会绿色政策有正面影响力的人。他也认为,中、美等国先后加大绿色政策的倾斜,最终将引发一次关于“谁最低碳、谁最绿色”的国家之间的竞争。
目前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绿色事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马克·肯贝尔: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绿色事业的机会。通过采用环保的方法和低碳的生产,我们能够获得投资增加、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这就为经济获得复苏奠定了基础。很多产业例如清洁能源,就在经济衰退的潮流中不退反进,这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当然,经济危机使得很多其它更重要的事情排在了各国首脑的议程之上,这给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气候变化是与目前出现的经济等其它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包括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甚至国家安全问题。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解决方案。
《环球企业家》:为了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中国政府投入了近1万亿美元,在如何更好地促进绿色事业方面,您对中国政府有什么建议?
马克·肯贝尔:这个问题涉及两点:其一是刺激消费和刺激投资的问题;其二是绿色和非绿色的问题。从短期看来,刺激消费确实可以让人们多花钱,从而带来GDP的增长。但如果这些消费仍然是高碳排放的模式,最终只能给转向一个更清洁的经济发展道路带来更多的困难。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向低碳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这同样也能带来工作机会,从而推动经济复苏。这些低碳基础设施可以包括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所需要的IT建设、电动汽车,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建设等。政府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在刺激消费并加大投资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为我们的未来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稳固基础。
《环球企业家》:伴随着碳交易全球范围内规模的不端扩大,中国作为碳交易最大的卖方,却一直获益甚少。你怎么看此问题?
马克·肯贝尔:从全球来看,碳交易市场自身的发展还在初期,并不是很成熟。欧洲也是从2005年,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碳交易。但目前,碳交易的市场基础建设已经完备了,例如在中国,已经开始进行了很多项目和开展了很多融资渠道。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中国已经开始了一定数量的交易,虽然很小,但发展的势头很好。中国政府在此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导投资向碳交易环节的进入。
针对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这个议题上一致存在的争议,我认为,首先,发达国家确实制造了更多的污染,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也规定了,在2020年前,发达国家至少减排25%温室气体的目标;同时,从促成谈判的角度来说,只有发展中国家也致力于低碳排放的发展道路,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合作的路径可以是: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的帮助下,发展中国家向低碳道路转型,这是个正确的道路。总之,气候变化谈判不是一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着眼点应在“合作”上。
2。绿色城市设计师
亨利·沙博特
(Henry Chabert)
法国里昂前市长
一座传统工业城市如何焕发绿色生机?1990年代初期,法国里昂市长亨利·沙博特就面临这么一个问题。他所牵头规划的里昂新区,在今天已基本实现了生态住宅的全面覆盖。这里的房屋的能源使用20%来自可再生能源,房屋的耗能低于40KW/平方米/年,较其它房屋低一半以上。所有建设完成的3250栋生态住房,据计算,每年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2000吨。
里昂一直是法国重要的化工企业聚集区,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里昂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
亨利·沙博特:不同于中国令人惊讶的建设速度,里昂的城市建设发展相对缓慢,在1990年的城市规划出台之前,里昂仅在70年代有过一次综合、系统的城市发展规划。因此,这个城市规划对于里昂的意义很重要。
里昂一直是法国历史上的纺织和化学纤维制造的中心,这些企业确实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污染。15年前,里昂政府就开始与企业商讨合作,以减低污染,包括政府承诺承担部分企业治理排污的费用,而企业承诺改进生产过程和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获得了双赢的结果。当然,很多时候,政府需要做很多说服的工作,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分行业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1996年,当政府推出“经济发展规划”之时,我们研究了18个不同的行业,针对他们的问题,制定出了区别对待的政府和企业合作计划。此外,在工业发展园区上,政府也有意识地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与环境产业相关的企业落户工业园,并促成里昂大学和研究中心与化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建设成了例如罗纳-阿尔卑斯这样的化学和环境竞争园区,后者已经成为了欧洲环境理念化学品的领军地区。
经过10多年的努力,里昂已经在生态住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最佳的照明效果、可循环的用水、自然建筑材料的使用、天然的保暖和散热功能等。
里昂的人口密度仅次于巴黎,这个城市给人的印象却是城市交通发达,地铁、轻轨观光火车、环行公车以及火车等不同的交通工具组成了一个很高效的交通网,这在法国诸多城市并不多见,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形成了一个高效且可清洁的交通系统?
亨利·沙博特:里昂有一套“市政交通系统”,通过一个高效的网络将各种交通工具连接在了一起。简言之,就是让市民方便地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转换,这不仅减少了私车使用,也减少了交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里昂实施的“自行车自由行”项目,我对此感到很骄傲。政府在市区内,提供了4000多辆自行车供人们有偿使用,这一交通方式目前非常流行,而里昂也是全法国第一个实施此项目的城市。经过计算,每年骑自行车覆盖的公里数达到了2500万,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4800吨。目前,同样的政策正准备在汽车上实施,所使用的都是电动汽车或者其它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汽车,这将更能帮助城市的节能减排。
在里昂,每年12月都要举行传统文化与现代照明技术结合的“灯光节”,在四天的节日里,数百个城市建筑被同时点亮以吸引游客。这是否与节能理念相悖?
亨利·沙博特:事实上,当1998年我决定将里昂的这一传统节日延续下去的时候,能源问题还不像今天这样急迫。“城市照明计划”中用于装饰的用电量,相比城市用电,只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毕竟,这是里昂延续了150年的宗教节日。伴随着节能减排逐渐成为了决策者的主要考虑问题,虽然过去十年间,里昂的公共照明灯泡数量已经从原来的5万8千个增长到了6万5千个,但由于政府把原来的40瓦普通灯泡全部换成了7瓦的节能灯泡,里昂现在每年电能消耗已经减少了六分之一。更重要的是,“灯光节”的意义在于给照明设计师以及城市规划师等提供一个平台,进行有关城市“绿色照明”的研究和实验。
3。环保主义者2.0
马蒂亚斯·盖尔伯
(Matthias Gelber)
玛勒基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与股东
加拿大一个名为“第三只鲸鱼”的网站在2009年地球日那天,举办了全球性的评选“地球上最绿的人”,马蒂亚斯·盖尔伯拔得头筹。虽然这种评选注定没有唯一的客观标准,但它至少挑选出了平凡生活里的环保明星,并带动更多人身体力行。
作为“地球上最绿的人”,你的生活有多绿色?
马蒂亚斯·盖尔伯:在过去20年里,我从未开过车,只选择乘坐公共交通;避免购买不必要的物品,并做到循环利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夏天,我很少使用空调,以电风扇和使用自然风取代之。与此同时,我还组织了绿色基金会,动员居民多植树。我是环保组织PATT在泰国计划的参与者,过去两年里,我种植了数百棵树木,每年至少能够吸收200吨二氧化碳。目前,我在英国成立了环保训练和咨询公司,并从德国引入了具有节能减碳功能的环保建筑材料,在获取商业利润的同时,将绿色的商业概念在全球进行普及。
你什么时候开始涉足绿色商业领域?你如何看待绿色商业中的潜在机遇?
马蒂亚斯·盖尔伯:两年半前,我开始筹备资金,将环保的水泥产品从技术研发阶段变为商业现实,虽然人们的需求有限,市场也比较小,但我仍然认为这其中有巨大的机会和商业利润。以我现在推广的这项环保水泥为例:通常意义上,一吨的石灰岩能够生产出约600公斤的水泥,这个转化率约为60%,其余部分都在燃烧过程中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出去,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在这项名为“玛勒基”的技术应用中,不需要燃烧,水泥出产率能达到90%至95%,因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大降低了。
无论何种绿色技术转化为商业现实,这其中都存在如何获得市场认知、如何获得足够的资本运转以及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问题。我相信,环保与商业利润从来都不是零和游戏,两者可以并存。
《环球企业家》:让商业利益与环保更紧密的结合,或许可被称为“环保主义者2.0”?
马蒂亚斯·盖尔伯:你说的没错,环保主义者1.0是抗议的一代,提升人们对环保问题的认识,2.0则更多地将环保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到的现实,并注重商业利润。谢谢你对我的这一定位。在生活方式上,我很严格地遵守自己的环保理念,这完全出自个人的热情和信念;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它所带来的影响则仅限于个人。如今,在继续对旧有的破坏环境的技术和商业行为做出抗议的同时,我更希望,为人们提供更为清洁和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采访整理: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