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瑞民 发自北京
以开放和交互性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时代,任何一次有意思的尝试,收到的效果都可能超乎想象。
宝洁公司正在做一项尝试—推倒自己研发实验室的围墙,把自己对技术创新的欲求充分暴露在公众面前,并期待大家的帮助,当然,它已准备好付出不菲的代价。
这是在一种被称之为“开放式创新”战略指引下,企业做出的自我革新之举。你可以认为它是“问题外包”把麻烦甩给别人,也可以用赞赏的话说是“集天下智慧为我所用”。
创意集市
宝洁建立了一个网站来实现自己的开放式创新战略,并给它起了一个很中性的名字:“联系+发展”(Connect+Develop)。这个网络的最早版本是2007年10月上线的英文版,而到现在,它已经包含了英文、日文和中文三个版本。
“联系+发展”中文网站3月26日上线,到6月26日迎来自己的百日纪念。
“短短一百天时间,中文的注册访问量已经超过2万,收到的有效创新方案超过120个,其中一项很有希望达成业务合作,这在宝洁公司‘联系+发展’的历史上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宝洁公司大中华区“联系+发展”部门经理金浩芳表示,“宝洁的‘联系+发展’就是在开放式创新的模式下,引进外部创新资源,提高宝洁的研发创新效率,而‘联系+发展’网站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互联网平台。”
打开这个网站,可以看到宝洁的创新需求清单,此时,无论是中小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客户、供应商,甚至个人和竞争对手,都可以提交自己拥有专利的创意或设计方案等,宝洁公司将在8周内予以回复。
按照宝洁的说法,这个网络相当于一个“创意集市”,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它实现与宝洁的合作共赢与发展。用这个模式,宝洁成功的例子已经很多。它用4.75亿美元买下一个个人发明者的专利并生产出自己的佳洁士电动牙刷;它通过和一个法国小公司的合作开发出了畅销全球的玉兰油系列;它还购买了竞争对手的除尘掸产品的海外销售权,从而获得巨大收益。
作为一个拥有170多年历史、年产值达800多亿美元,并且在全球建立了28个研发中心和雇佣了9000名研发人员的超级公司,为何要走这一步?很多人会探寻宝洁这样做的背后原因。
开放式创新战略确实为宝洁公司带来了甜头,近几年,它的创新能力总能在各种排名中占据前面的位置。不过回头来看,任何开创性的经营模式在出现之初,总是不那么顺利的。
年增长率5%-7%
上世纪90年代,传统型企业宝洁的发展逐渐陷入了停滞状态,股票市值缩水一半,它不得不多次向股东提出赢利预警。2000年上任的雷富礼担任起把宝洁带出困境的艰难使命。这位极具创新精神的掌门人首先就对宝洁的研发能力实施改革。
开放式创新战略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化浪潮逐渐流行起来的,就像人才的流动、资金的流动一样,最后带动的必然是技术的流动,长期关注开放式创新模式发展的管理学资深研究人士、湖北大学商学院老师王圆圆介绍。
日化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太快,这需要企业以雄厚的技术能力做后盾。雷富礼正是看到了问题所在,提出要在2010年,外部创新要在宝洁的新产品中的贡献达到50%。
宝洁亚太区研发总裁阿尔·梅因格特(AlMaingot)曾经指出,宝洁提出了年增长率5%-7%的目标,这表示每年要多收益50亿-70亿美元,这需要大量的创新技术,而单单依靠宝洁自身的技术支持是显然不够的。
另一方面,宝洁拥有9000名研发人员,2008年的研发费用已经达到25亿美元,可是尴尬的是,在宝洁自己拥有的3.8项专利中,只有10%被应用在了新产品中,这也需要把这大量的技术推向社会并获得收益。“联系+发展”网站也承担着这一功能。
王圆圆表示,开放式创新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这个模式也有很多不适合的行业,比如航天、军工等。应用中,企业对开放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另外,中国企业学习开放式创新战略,既要处理好知识产权的问题,对自身的管理系统也要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