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流动性充裕 经济回暖基础坚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6日 03:31  金融时报

  记者 宋焱

   

  继一周前央行预先公布6月份金融运行部分数据之后,7月15日央行发布了最新的详细数据。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增长28.46%。截至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72个百分点。央行在其发布的消息中,用“货币信贷迅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对上半年金融运行状况作了评价。

  “上半年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是前一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的体现,它保证了银行体系充裕的流动性,从而为实现‘保增长’目标创造了前提条件,并将为我国经济回暖奠定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本报记者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而国际经济环境也依然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体现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从而为经济企稳回暖继续创造条件。

  记者注意到,6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达到28.46%,不仅创下年内新高,而其也远远超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的目标。这是否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步子迈得有点快?

  “如果仅从数字上看,28.46%的M2增速确实比较高,但如果结合当前‘反萧条、防通缩’的背景来看,这一速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保证当前经济平稳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一方面,从理论上看,当一国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货币流通速度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此时基础货币的投放保持不变,则不可避免地导致货币供给无法满足经济需要,而这正是中国经济需要避免的情况。因此,通过货币的数量扩张,进而导致货币信贷的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保证货币供应总量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经济企稳向好迹象不断增加,经济正处于复苏的“拐点”,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更高,从而实际的货币需求也会更高,因此必然要求加大货币信贷投放,满足实际货币需求的增长。

  目前,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6月份CPI数据,但近期全球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扬、加上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流动性的充裕等都使物价回升的动力在逐渐增强,已经使得市场出现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测,6月份CPI同比增幅将连续第五个月出现负增长,上半年CPI负增长已成定局。从下半年CPI走势看,尽管三季度国内CPI降幅将趋于收窄,并可能在四季度摘掉“负增长”的帽子,但年内出现物价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结合6月份金融运行数据的出炉,郑超愚对此认为,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并无必要。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将提供一种“自然冲销机制”,货币需求的增长,将“消化”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扩张的货币信贷;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仍存在一定的调控空间,其灵活性也能够保证货币“能放出去,也能收得回”。但通胀预期的存在,将会抑制“自然冲销机制”的作用的发挥。因此,当前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稳定通胀预期上,即应该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公开市场操作微调特征明显。比如,7月7日,央行通过正回购回笼资金1700亿元,创下今年公开市场操作单日资金回笼的最高水平。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正逐渐显示出“外松内紧”的迹象,虽然力度比较温和,但回收资金信号比较清晰。而此次数据的发布进一步引发各界对货币政策的关注。

  对此郭田勇认为,尽管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为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必须防范一部分信贷资金和货币增量未能进入实体经济,从而导致推高资产价格,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他预计,从刺激经济角度看,信贷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在下半年逐渐释放,从而促使经济继续转暖向好,因此未来货币政策的基调仍将保持适度宽松,但力度将会有所放缓,并更多地体现为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微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