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美应共同面对气候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6日 00:22  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这两位华裔部长同时访华,在中美关系史上是少见的景象。在离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还有五个多月的时间内,各方就谈判立场较劲越来越烈的背景下,两位部长此行主要想讨论的是如何促进中美两国清洁能源合作,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当说,两国在能源与气候方面合作的空间巨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中美在气候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年初至今,美国几波高官相继访华,都没有能就两国气候谈判的立场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次两位华裔部长来访的建设性意义,可能也就在于先将谈判立场上的分歧放在一边,而着眼于构建中美气候困局的最佳出路。

  谈判立场的难以调和,其根本在于两国对自身竞争力的保护。随着对气候变化认识越来越深入,全世界都必须尽力限制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已是不可推脱的责任。中美两国作为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尽快转型其经济的能源基础刻不容缓。在碳排放受限的今天,一个国家竞争力已经越来越由这个国家能否以最清洁、最有效的方式来为其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动力来定义。但在这个竞争力游戏规则转型的过程中,协力开拓清洁的新能源市场,和保护污染的旧经济发展模式,这两者孰轻孰重,将是中美能否共同化气候变化的危机为契机的关键。

  美国国内的气候立法阻力重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反对论调便是觉得,如果美国承诺了一个有约束力的量化减排指标,而中国没有,这势必会损害美国的竞争力。

  传统的保护竞争力的手段便是设置贸易壁垒。在目前美国国会审议的这稿气候法案里,美国可以向被其认定为缺乏减缓气候变化努力的国家征收碳税,以弥补其国内生产者为了实现其减排目标而付出的额外成本。这一条直指与美国贸易往来密切,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尚没有强制性减排目标的中国。如果这一条法案被启用,一场全新的以气候变化为由头的贸易战就会被打响。

  但是,如果美国试图通过征收碳税来平衡能源转型对经济的影响,其结果反而是保住了传统的污染产业,而丧失了刺激新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好机会。从根本上来说,减少排放的压力并不来自于贸易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我们对现代工业文明能源基础之不可持续性的认识。

  同时,一味的认定中国的产品是高污染的,也是小看了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潜力。事实上,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正在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中国的风电设备生产、太阳能光伏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电瓶车的生产,等等已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而在本国节能减排措施的要求下,传统高耗能产品的生产设备也是处在快速更新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世界先进的低耗能技术被运用。

  这几天,能源和商务两位部长的工作重点,便是磋商确定中美清洁能源在技术、投资、贸易等方面展开合作的具体领域,同时商讨美国对华放开高科技清洁能源技术出口管制的可能性。7月15日,中国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在北京共同宣布建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自从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承担起减排责任是全球气候谈判的一大突破。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之艰巨,必须全世界都共同行动起来。美国应该认识到,中美气候困局的出路是两国间广泛的清洁能源合作,而不是新一轮的贸易壁垒。毕竟全球能源转型之道,成也中美,败也中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