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当与李兴浩合伙创立志高空调的台湾商人撤资之时,已近穷途末路的李兴浩不知道有没有想过,13年后的2009年7月13日,他的志高空调可以在香港上市。全球发售超过7250万股股份,每股2.27港元的定价,意味着李的身家已经超过7亿。
然而志高从2003年开始着手上市,几经波折,六年后才于今年6月成功登陆港股,个中滋味,只有李兴浩明白。正如他所言的,要学会在危机中看到机遇,或许这才是他在竞争激烈的空调行业中保持屹立不倒的秘诀之一。
初涉空调业遇生死挑战
经历6年漫长的上市准备期,志高空调终于在2009年7月13日成功登陆香港主板,开盘价2.92港元,发行7250万股,募资1.2亿港元。上市首日报收于2.51港元。当日最高价为3.12港元,最低价为2.50港元。
创办志高空调之前,李兴浩卖过冰棍,务过农,做过五金生意,也开过酒楼。1993年,看到空调市场的利润空间巨大,李兴浩与一名台湾商人合资各出600万元建立了志高空调厂,自己占51%的股份。
然而,意气风发的李兴浩没有想到,入行的第一年就面临了生死存亡的挑战。
1993年正是国内空调制造产业暴利时代的尾声,各家空调厂商纷纷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当时全国已有空调生产流水线150多条,年产能力500万台左右。惨烈的竞争让厂商们不得不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科龙率先将1P空调降价1000元,其他厂商纷纷跟上。刚刚起步的李兴浩和志高空调做出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做“赔本生意”。
他甚至以低于造价的价格出售志高空调,原本是想依靠低廉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扩大知名度,然而却失算于变幻莫测的空调市场。1995年,志高只卖出了一万多台空调。1996年,和李兴浩合伙的台湾商人终于失去了最后的信心,决定撤资。留下资金链断裂,濒临停产的志高空调和李兴浩,没人相信,李兴浩还能站起来。
但李兴浩做到了,他将所有的供货商召集到广东清远,那里是著名的温泉胜地。他对他们说,“志高就像温泉,要开采才会有价值。如果开发好了,将会有源源不绝的回报。”那次温泉会议上,李兴浩给供货商们开了张800万的欠款白条。由于李兴浩一贯的重诚守诺,这张条子在当地商圈中可以直接当成支票来流通。据说,这张白条曾经先后在三个供货商手中流通,最终在1998年,又再次回到了李兴浩手中。日后,这张白条的传说成了李兴浩津津乐道的诚信证明,也铸就了一个融资传奇。
从O EM到技术为先
度过了第一波危机,起死回生的李兴浩和他的志高开始走上正轨。在空调产业利润日趋微薄的时代里,志高前面的美的、海尔、格力纷纷开始追求多产业化经营,改造生产和经营模式。只有李兴浩,喊出了“不把志高空调做到世界最好绝不改换主业”的口号。
李兴浩把自己的企业名字叫做志高,取的就是“志存高远”的含义。而一开始,他就把志高的英文名叫做“Chigo”,“ChinaG o!”农民出身的李兴浩有着非一般的抱负。企业名字,便宣告了志高的目标不仅仅是在国内,更是在国际范围内。
早在民营厂商还不能参与广交会的2001年前,李兴浩就已经开始雇佣大学生为自己在广交会上招徕客源。只要能够说服一名外国人到志高公司参观,不管生意谈不谈得成,李兴浩就会奖励他们500元钱。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李兴浩有多么重视国际市场。
1995年起,志高开始积极与日本三菱等世界知名厂商合作。到2007年12月时,志高更是与三菱、现代、德国威能、美国杜邦等全球500强企业联合成立了全球首家“空调品质联盟”。
科龙顾雏军事件后,李兴浩挖走了不少科龙的技术人才,原科龙空调公司总经理郑祖义也出任志高常务副总裁,成为志高技术突破的一员大将。这也表明,以简单的O EM代工及低端低价产品为主的志高运营体系开始谋求转变。
李兴浩谈及志高竞争优势时,特别强调“对科研的重视”。“空调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只靠低价格抢占市场不能有持续的发展,先进的技术才是维持竞争力的最有效武器。”
现在,志高已经迈入国内空调厂商第四的位置,李兴浩喊出了“坐四望三”的口号。目前,格力、美的全年销售量均在1500万台左右,排名第三的海尔维持在500万台规模。
六年上市路一波三折
志高最早开始有上市的念头,要追溯到2003年。当时的志高已经着眼于上市,目标一度锁定在借原广州华凌、香港小轮两家上市公司的壳上市。无疾而终之后,志高又与国际投行美林展开了接触,美林投入约20亿元人民币,与志高各占50%股权成立香港志高。并且李兴浩也公开表示,公司已经开始聘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核心业务进行审计,做好上市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志高这次上市努力还是失败了。
此后,志高先后引进了新世界发展和德国威能为战略股东,并找到了新的保荐人法国巴黎融资。2008年7月,志高上市的计划通过了联交所上市审批,原定于去年9月23日挂牌,融资规模为7.8亿-11.7亿港元。然而伴随着雷曼兄弟破产事件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融资市场环境生变,志高决定推迟上市日期。今年6月29日,志高宣布7月13日登陆香港主板,发行7250万股,每股2.27港元。
志高6月30日发布的招股书中称,志高公司2008年盈利为0.95亿,比2007年减少了74%。但他们的出口却增多了50%。也就是说,志高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家电营销专家罗清启称,“志高的销售增幅主要为向国外出口,但盈利却没有增多,主要原因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了。这让企业出口压力增大,盈利空间却缩小。”
事实上,随着空调制造业利润日渐下行,志高的老对手们已经开始考虑转型之路——— 美的在公司内部展开商业模式大讨论:“美的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哪种商业模式更适合美的”。根据美的集团2009~2011年战略规划纲要,集团发展将从“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而海尔则喊出了要“去制造化”的发展方向。
李兴浩准备好了么?
“公司未来将继续在产品创新力、专业制造力、经营管理能力、战略合作能力、搭建现代融资平台等方面来展开蓝图。”这也许是李兴浩给出的答案之一。
如今的他又和13年前一样,站在了新的起点。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危机就是在危险中看到机遇。”上市,对于李兴浩来说,就是一次新的机遇。
本报记者 汪小星 实习生 马李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