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预计年底进出口或将双现正增长,培育企业内生性增长因素是走出危机的关键
■本报记者 郭锦辉 朱菲娜
进口好转较出口更明显
海关总署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82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7%,环比增长11.2%;其中出口95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4%,环比增长7.5%;进口871.6亿美元,同比下降13.2%,环比增长15.6%。海关统计显示,6月份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降幅比今年前5个月累计同比降幅分别减少7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
“6月份出口呈现了跌幅开始收窄的迹象,6月份进口的数据已经明显好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进口价值量显著收窄说明中国经济确实在朝正向变化,内需的形势有所好转。这也验证了之前中国经济将早于世界复苏、进口先于出口反弹的判断。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邮件采访时分析,6月份进口收窄幅度更快,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内需猛烈回升,产生需求,企业在补库存。
“进口是一个领先指标,领先于出口两三个月,不过这其中也有6月当月油价上涨,使得进口改善多一些的因素。”中银国际宏观分析师程漫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
对于出口,董先安认为,出口降幅大幅收窄与之前连续7个月的新出口订单回升数据吻合,回升趋势确立,预计年底进出口双双出现正增长概率很高。
张燕生则认为,出口的外需形势并没有明显的好转。目前美日欧的经济并没有显著好转的迹象,也看不出美国订单有大幅度增加的迹象,因此进出口数据好转也非常有限。
出口最困难的时期已过去?
6月外贸进口和出口继续同比下降,但降幅均较5月大幅度放缓。贸易顺差也低于此前市场预测中值150亿美元。总体来看,进出口同比降幅大幅度收窄基本符合预期。
在张燕生看来,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着三个利好因素:第一,全球目前的成本都比较低,有利于出口购买力恢复。第二,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转危为机方面做出极大的努力,使得出口跌幅收窄。第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稳定出口、稳定外需的措施初见成效。如努力解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降低出口风险等。
不过,张燕生认为,中国外贸面临同样面临着三大不利因素:第一,从供给来讲,美国长期的潜在GDP增速可能会从过去的3%—3.5%下降到2%。长期趋势线下调意味着美国经济将会在较长时间内都是中低速增长。第二,美国储蓄率上升,消费下降,外需订单减少。第三,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抬头。这使得我国今年外需形势不容乐观。
“从整个外贸环境来看,形势一点都不容乐观。由于进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需,出口取决于外需,预计7月份进口跌幅会继续收窄,出口则缓慢好转,上下波动,即使是跌幅收窄也非常缓慢。”张燕生认为。
程漫江则认为,目前出口已经进入底部徘徊阶段,出口形势不会进一步恶化,出口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预测9月、10月份的进口跌幅会降到15%,下半年可能会走出U型。
但由于上半年大幅负增长已成事实,程漫江认为,下半年即使降幅放缓,全年进口、出口负增长的局面恐难扭转,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增幅是负15%。
“世界经济谷底在今年5—6月份,但从冰点筑底到止跌企稳回升,这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张燕生建议,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不好的情况下,培育企业内生性增长因素是走出危机的关键。“政府应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缺少订单、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出口风险防范手段等问题,在危机时期,出口的规模和速度并不重要,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保住市场份额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