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宁高宁与牛根生一拍即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3日 00:46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7月7日下午2时,北京朝阳门中粮福临门大厦。刚搬入这座大厦一天的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携同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披露中粮入股蒙牛乳业(HK2319)的详情。“这是一次很两厢情愿的交易,我们一拍即合。一洽谈就触及核心,中间没有惊险的事情发生。”宁高宁如是叙述入股过程。

  前一天晚上,即7月6日晚,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联手私募股权基金厚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61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的最大交易记录。根据协议,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以现金每股17.6港元的价格,分别向蒙牛乳业认购了1.738亿股新股(约为现已发行股本的11.1%)、并向老股东认购经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10%,新公司将持有蒙牛乳业20%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中粮:并非“江湖救急”

  中粮致媒体的新闻通稿中有如下表述:中粮集团是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者,在蒙牛未来的董事会11名董事中占3个名额,均为非执行董事。中粮集团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

  为什么中粮要进入了解甚少的乳业?为什么花了61亿港币却不参与蒙牛的经营管理?对于中粮牵手蒙牛,简单的“一拍即合”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复杂的资本交易?是纯粹江湖救急还是一场新的资本博弈?

  “乳业是食品里面很重要的一项,这完全是中粮的专业化范围之内的。选择蒙牛很简单,因为蒙牛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宁高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事实上,作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老相识,宁高宁和牛根生在媒体面前并不回避这层关系。“我们都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会员,宁总是荣誉主席,我是轮值主席。去年交流比较频繁。我们之间的合作并无中间介绍人。”牛根生说。而作为同龄人,宁高宁和牛根生都生于1958年,都曾当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两人私交颇为不错。

  “我和牛总第一次见面时,已经有了框架,再见面就有了细节,接着见面就签字了。”宁高宁透露说,本次最终交易所需的61亿元中,中粮需要承担42.7亿港元左右。这些资金是中粮的自有资金,没有向银行(贷款),更没从资本市场融资。

  “一拍即合是大方向的,细节工作还是很多的,有的时候凌晨两点钟还在做细节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情愿的交易,不是勉强的交易,双方可以很快达成一致的意见。中粮以后乳业的发展,将紧紧地依靠蒙牛,没有更多的战略。”宁高宁说。中粮集团战略部总监马建平告诉记者,本次战略合作是经过国资委审批的,合作的股权比例基本稳定,中粮没有继续增持的意图。

  蒙牛:“我们资金链没问题”

  民营蒙牛与央企中粮的合作,有分析人士认为是为了“避免外资收购蒙牛”。

  “关于(本次合作)是否避免外资收购,我们在心理上完全没有‘避外’的想法。而且从我们行业的特点看,近二十几年来,外国企业进入中国都有水土不服的情况。”牛根生如是回答《中国经济周刊》的提问。

  根据蒙牛2008年财报显示,去年蒙牛经营业务所得净现金流入仅5亿元左右,较前一年减少15亿元。同时负债亦明显增多,银行贷款比上一年增加了15亿左右。2008年度蒙牛亏损9.486亿元,但其年度收入上升11.9%,达到了238.65亿元,其营收规模仍然是中国乳业第一。但是蒙牛自三聚氰胺事件后,股价大幅下挫,当年8月蒙牛与摩根斯坦利签订配售的股权亦大幅贬值,面临“被动出售”的局面。当时,牛根生曾四处求援、希望赎回抵押股权,并且向其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长江商学院的朋友和同学发布了“万言书”,从而引发了外界流传蒙牛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的传言。

  “我可以告诉你,我们不差钱。”牛根生半开玩笑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在与中粮集团合作之前,蒙牛现金储备就已多了很多,“关于现金的问题,去年年报显示,蒙牛现金储备约12亿元;过一段时间将发中报,现金储备至少32亿元以上。”牛根生说。他坦言蒙牛股权极为分散,去年“银牛”、“金牛”及“老牛基金”等各大一致行动人共持股比例一度退到28%,而这一比例低于25%就会越过被恶意收购的国际警戒线。

  “我们决定就选择一家能够长期进行战略合作的伙伴,不进行买卖股,保持民族品牌的原有本色,使更多的消费者受益。”他告诉记者,无论是蒙牛上海公司与外国公司的合作,还是前几年北京公司的合作,包括南方的一些城市,合作了以后感觉到外国公司对中国的行业水土不服情况比较明显。作为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以后,很有可能出现被外资收购以后,对中国的消费者不理解,服务不到位的情况。

  “(与外资合作)效果不好,这是我们最担心的。因此我们决定选择更了解中国的合作者,(中粮)更符合我们的需求、社会的需要。我们和中粮合作后,又多了一个大的战略伙伴,既满足了市场规律,也符合市场规则。我想,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不是完全‘避外’,而是确实感觉到他们(中粮)来做这些事,对得起中国的消费者。”牛根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蒙牛管理层不会有人事变动”

  根据双方协议,本次中粮入股蒙牛将以自有资金出资42.7亿港元,厚朴基金将需拿出18.3亿港元的现金,中粮是绝对控股方。而就双方身份而言,一个是被公认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市场化意识的新国企代表,一个是在公众心中最具知名度的民企龙头——蒙牛引入“中字头”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往,中粮入股企业后往往会增持甚至绝对控股,这次会有变化么?

  “中粮将通过董事会对蒙牛的发展产生影响,推动蒙牛和中粮在业务上的合作。在可见的未来,中粮不会介入蒙牛的管理,不会导致管理层的人事变动”。宁高宁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蒙牛具有很优秀的团队,从目前可以看到的未来看,我们还没有增持的计划。至于怎么参与公司的管理,我希望能够通过董事会,就一些大的发展方向、大的政策对公司的健康发展产生更多的影响。中粮目前没有意图把蒙牛某个区域的经理换了,中粮也没有这么多人。”宁高宁笑着说。据了解,中粮集团将与厚朴基金一道,向蒙牛共11个席位的董事会委派4名董事,推动该公司进行重大的公司治理和业务改革。

  此外,宁高宁表示,他个人认为未来中国企业的国有、民营概念可能会逐渐模糊。“未来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合作范围会越来越多。这可以叫做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原意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建立的伙伴关系)模式,是目前所谓的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法,今后民营企业蒙牛的发展,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大国企的发展;而中粮作为央企,也要受到市场检验。随着国企日益市场化,民企日益壮大,国有民营合作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宁高宁预言。

  牛根生则表示,中粮这样的战略伙伴进来以后,蒙牛这个以前的“地方军”加入了新的血液,走的是一条“新的光明大道”。而对于“国进民退”这种新模式会对乳品行业产生的影响,他说:“对行业格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中国乳业格局比较复杂,无论是最早和外资合作的光明,还是和新西兰合作的三鹿,还有蒙牛和丹麦的阿拉合作,占乳业市场的份额均不到1%。因此,这次中粮和蒙牛的合作对大的格局没有太大的影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