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集中化跟风式信贷投放暗藏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0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韩婷婷

  6月份1.5万亿的信贷增量令市场大跌眼镜,而在连续大半年的狂飙突进背后,信贷集中度过高的潜在风险也在慢慢集聚。

  跟风式投放暗藏风险

  “今年以来,银行对信贷集中度的控制要比以前有所放松。此前,银行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等多样化客户的信贷需求还比较重视,现在则盯住政府背景的项目和大型国有企业等投向不放。”浙江一银行业人士认为,这种信贷集中背后潜伏的风险应引起各方的警惕。

  他认为,经过大半年的信贷狂飙,银行资金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依靠政府背景和土地出让平衡信贷风险。在地方财政收入不增反降的情况下,这么大的信贷集中投放,银行面临一定压力。“由于50%~60%为中长期贷款,目前风险不会一下子暴露,但中长期肯定会对金融行业产生影响。”

  过度集中于特定行业和客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央行一季度数据显示,主要金融机构投向基础设施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0.1%和12.4%,比上年同期分别高9.9个和7.9个百分点。

  银联信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也表明,仅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行业来看,行业之间信贷投放量也存在巨大差距。一季度钢铁产业信贷总量约为有色金属产业的2.6倍、汽车产业的3.8倍、船舶产业的53倍。

  “目前行业集中度的确比较明显。”上述人士指出,在浙江,房地产企业经过一段低谷时期,原有库存消化得差不多,手头有了一定资金后,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开始更为迫切。“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银行信贷已开始出现向房地产行业回流集聚的趋势。”

  而客户方面,各银行仍然更加青睐争抢国企与大型民营企业客户,以求降低信贷风险。但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认为,集中化、跟风式的信贷投放在经济动荡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尤其大,一旦某一重点企业或重点行业出现问题,多家银行将同时遭受重击。

  符文忠在近期的调研中发现,浙江绍兴的展望集团、江龙控股、华联三鑫等九个企业集团,共涉及31家银行机构,信贷资金达190亿之多。其中,江龙控股得到20多家银行的信贷支持,最少的企业也有8家银行提供服务。

  然而,这些企业在外部市场需求下降,企业自身盲目多元化投资导致的现金流不畅等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均出现了经营风险,银行贷款至今难以退出。

  如何分散风险

  信贷过度集中的趋势,已引起监管方的警惕。在近日一论坛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便强调,我国银行业在经营行为和风险管理方式上,还具有趋同性,由此产生的风险集中度,是监管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银团贷款是监管者手中最有效的“药方”,促进辖区内银团贷款合作事务成了各地银监局上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近日,山东省更是制止了一起银行为扩大市场份额,将已分散的授信风险再次人为集中的事件。据山东省银行业协会透露,某国有银行山东分行,不顾某项目银团已经组建成功并投入正常运行,对该项目重新组织评估论证,并于2009年初为客户提供授信37亿元,同意发放项目贷款29亿元,专项用于置换存量银团贷款。

  山东银监局认为,这一做法严重背离了开展银团贷款业务的初衷,将已经分散了的授信风险再次人为集中,而对该行做法予以制止。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银团贷款可有效分散信贷集中带来的风险。更重要是,银团资金同进同退,可保证企业平稳发展。“多家银行同时投放一家企业时,如不采取银团贷款模式,一旦遭遇经济下行,一家银行抽逃资金,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本来不错的企业经营恶化甚至倒闭。”

  但上述浙江银行业人士认为,银团贷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信贷集中度过高问题。银团贷款唯一的好处是风险均摊,可贷款还是集中在某个客户或项目身上,一旦出问题反而会牵连更多的银行。从整个银行体系来说,风险并未减少。“真正化解过高的信贷集中度,还要从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大工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