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投转投海外资源符合国家战略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6日 02:34  第一财经日报

  汪晓波

  作为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之一,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自成立以来的每一个动作,都毫无例外地吸引着外界的关注。最近,中投又有新的投资举动,但这一次,投资对象不再是金融机构,而是加拿大的一个矿业巨头。

  根据中投发布的公告可知,中投已宣布投资15亿美元(约17.4亿加元),以私募方式购买总部设在加拿大的泰克资源公司101304474股次级投票权B类股票,价位为每股17.21加元。

  从策略角度来说,中投的这个投资行为,应是其在非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间追求保持总量平衡的选择;从战略角度而言,中投此举,与今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显现出偏好资源、远离金融的特点相吻合,也符合政府对于资源性企业海外并购相对鼓励的态度。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任何投资决策也都是投资成本与风险之间权衡后的结果。中投入股海外矿业巨头,同样服从这样的规律与逻辑。作为一个专业投资机构,中投显然应该选择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资产进行投资。而在当前的全球经济背景下,中投将海外矿产资源纳入投资范围,既是在追求可接受的风险范围之内获得合理的长期收益,也可以接轨于国家资源战略的布置计划。

  中投成立于2007年9月,至今两年时间未到,却在金融投资领域多次掀起波澜。这个主权财富基金“生于”金融乱世,正值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一艰难时段。中投尚未成立时,即下注一单,斥资30亿美元购入美国私人股权基金百仕通集团9.99%的无投票权普通股,锁定期4年。中投的第一笔生意,成绩单实在难看,亦引发众说纷纭。

  成立后不久,中投又斥资56亿美元入股摩根士丹利,购入其9.9%的可转换股权债券。现在来看,中投在此单买卖上的账面浮亏数字绝不在小。华尔街水深,令初涉金融“深海”的中投接连“呛水”。

  面对金融危机导致的诸多不确定性,也因为中投海外投资产生的大量账面亏损,以至于中投董事长楼继伟曾多次表态,中投不敢再投资海外金融机构。中投对海外金融机构的投资,就目前而言,确实与其投资目标有所偏离,既难以获得合理的长期收益,也难以去帮助改善所投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当然,这种“不敢”,并非只是反映中投掌门人的胆怯心态,而更多则是表明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之下对于经济走向的难以把握,以及对待未来投资一种更为审慎的态度。

  应该说,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巨大的成本压力给中投公司的运营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中投的投资方向以国际金融产品组合投资为主,但海外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风险极大;另一方面,中投在成本压力倒逼之下,又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投资。这样的情形迫使中投需要进行更为积极的资产配置。

  自去年以来,中国依托外汇储备的海外收购开始转向实业,特别是矿产资源类企业。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出手战略资源——尽管在这一过程中,遭遇了阻力,但投资目标和意志已经清晰显露出来。无疑,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中国经济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矿产等资源也必将是今后海外并购的重点。中投此次的投资选择,应与这个背景密切相关。

  重重困难之下的全球经济,有危机,也有契机。海外市场中,一些金融机构、制造业企业举步维艰,等待买家。当此之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正在势头上,屡屡见诸媒体的并购消息,反映的正是这种生动的现实。不过,海外的“机会”中也埋藏着陷阱,并非都是良机,数家中国民企抢购皮尔卡丹的背后,多少显露出被“忽悠”的意味。其实,目前在金融行业、制造业中的并购行为,尤需特别慎重才行,否则,一旦水土不服,难以消化,大把资金很可能会打水漂。

  相比而言,矿产资源类企业更具有战略价值。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而能源、矿产类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这是作为主权财富基金的中投公司在非金融领域可以重点配置资源的去处,掌握资源与把握未来市场之间的关系,将会非常紧密。短期来看,投资海外资源亦有风险,但长期来说,投资将会产生较大的价值,中投也将面对更多竞争对手。同时,投资海外资源并不排除其他投资行为,海外金融资产的下一步走向仍值得关注,关键是要在合适的时机作出合适的投资抉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