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什么关注迪信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4日 03:29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为什么关注迪信通?

   弱势生存

   卖手机的和卖家电不一样吗?其实很不一样。

   比如,家电卖场的体量更大,这意味着资本的进入壁垒相对就高;还比如手机变价速度快,在财务上造成的扰动更大,对库存周转的要求也更高;简单地说,业内库存管理重要的一项就是“降价补差”,比如一款2000元钱进的机子,正常是2200元卖出,由于产品升级,供应商一般给零售商15天的时间作500元价保,15天内,还能2200元卖,那就是超额利润,如果1700元顺利出手,挣到正常的利润,如果过了保期,供应商也就不管了;甚至再琐碎些,手机单价高,体积小,仓储和物流配送的要求也不同于大体积的传统家电。

   而对回报率影响更大的,是卖手机的零售势力远远不如卖家电的。从这意义上讲,按照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中的“五力模型”,迪信通处在的并不是一个很妙的位置。波特认为,其实一个产业的竞争大大超越了现有参与者的范围,而竞争作用力的强弱决定了公司能否保持高于平均收益的水平。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包括,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就迪信通而言,它面临两大供应商:诺基亚等手机供应商以及移动、联通这样的运营商,这些公司的市场势力的强势自不待言;而现有的竞争对手中,首先是国美、苏宁这些综合家电经销商,他们在产业规模、资本实力方面不让迪信通甚至还高于迪信通,而且多次放言会大举进入;而在各地方,还有盘踞一方的大小诸侯,比如北京的中复电讯、浙江的话机世界、华南的龙域电信等;迪信通在很多地区仍不敌这些地方一霸;而新进入者则有京东、新蛋等各种线上销售的公司,尽管迪信通现在也已经有线上业务的布局,但是至少在价格上还没有显现优势;即便是从分散的消费者,借助于网络,价格的信息仍然是扁平的,信息壁垒的消失,会使得消费者的议价能力不断增强。

   所以,迪信通总裁金鑫就开玩笑地说,他们有两位上帝,尤其像运营商,是“充分必要”地想和他们合作。尽管迪信通是本土手机连锁业的老大,但是处在相对弱势的产业地位上,未必能过得很滋润,尽管总裁金鑫很负责任地说,他们近年来盈利水平一直在提升。

   不过,正在惟其行业地位之弱,迪信通的若干做法也就有了关注的价值, 其对供应商、运营商、消费者以及自身规模扩张的若干尝试,可以看到,一个相对弱势的参与主体,如何在这个格局中进行其系统性的努力,去提升运营效益以及小心翼翼地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过去,无论是国内的国美、苏宁,还是国外的沃尔玛,零售业演绎的基本是一种“霸王逻辑”,即“网络规模-低价-网络规模”的再循环,价格和规模几乎成了主要的逻辑,至少,从这个角度看,零售业未免太简单了一些。然而,回想苏宁总裁孙为民花了大部分时间去解释他们为什么要回归自营(即在店面内,主要用苏宁自己的销售员),让我们知道即便是所谓强势渠道,也抵挡不住糟糕的客户体验逼得消费者“用脚投票”。而消费体验则不是通过价格-规模就可以获得的“资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