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物质发电沙漠试水 新能源治沙产业起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7日 12:38  中国经营报

  李爱平、何勇

  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170公里的乌审旗是毛乌素沙地的腹地,落户此处的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一片繁忙,不断运送燃料的卡车进进出出,为茫茫大漠增添了一丝生机。

  这是一个以沙柳等沙生灌木平茬剩余物为原料进行生物质发电的热电厂,自2008年12月并网发电以来,截至2009年6月底,已安全运行4700多小时,发电6300万度,实现二氧化碳减排7万多吨。

  而在获取生物质新能源的同时,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也找到了独特的毛乌素生物质能源产业治沙模式,这一模式在治沙、绿电、富民、减排方面正在发挥效应。

  沙漠试水

  李京陆,一个53岁的北方汉子,是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从2003年5月,他带领团队走进茫茫的库布其沙漠继而走进毛乌素沙地,至今,他已经在内蒙古的沙漠里摸爬滚打了6年。

  2005年8月,李京陆开始在茫茫的毛乌素沙地筹建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发电公司,即将每年平茬后的数万吨沙柳进行发电。“内蒙古自治区逾40万平方公里的四大沙地和两大沙漠部分区域均属于含水沙地。沙漠只要有水就是可以治理的,而且利用沙生灌木当期四分之一的轮伐特性,就能实现治沙与用沙平衡,这个时候沙漠的大害变成了沙漠的大利。” 李京陆说。

  目前,李京陆已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生态化工工业园区内建设起一座装机容量为2×15千瓦、年产电2亿度电的生物质热电厂,并于2008年12月31日正式上网,获得每度电价0.6元的许可,2009年2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

  据李京陆介绍,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已经投资、建设、运营沙生灌木能源林自由基地60万亩,热电厂投产后,每年可消耗沙柳20万吨,可以带动治理荒漠20万亩。在毛乌素沙地上已经形成了生物质种植、管护、平茬、储运、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为社会提供了近7000个就业岗位,仅收购原料一项,每年就能为农牧民增收7000多万元。

  “事实上,我们的沙柳生物发电项目运作三年,实质上已经起到了治沙、富民、绿电、减排的作用。”李京陆乐观预言,利用沙生灌木进行生物质发电,同期实施能源林基地建设,极有可能成为产业资本进入治沙造林领域的增长点。

  资料显示,在内蒙古可治理的沙漠有6亿亩,可通过营造沙生灌木能源林,在规模有效治理荒沙的同时,每年平均获得约5亿吨生物质资源量,可为2000座3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生物质能发电集群提供原料。

  毛乌素模式

  在李京陆的眼里,毛乌素生物质热电项目是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其产业实施路径是:种植灌木——抚育平茬——收集剩余物——简单加工——电厂入炉——并网发电——获得补贴——产生利润——造林治沙……循环往复的结果自然是治沙面积不断扩大,生物质能源原料不断增加,绿色电力规模不断提高。“这就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通过发展新能源实现产业化治沙的新路径。”

  最近,李京陆常常会收到国外银行代表的邮件与电话,沙柳生物质发电的上述优点,已经成为包括巴黎银行(一个为全球能源大客户提供企业融资的几个顶尖银行之一)、瑞典碳基金极愿投资的新型领域。最近,MTM资本中国区执行董事、首席代表孔焱是他的常客。“目前我们正在与巴黎银行及瑞典碳基金相谈CDM的诸多细节问题。如果谈下来,每年他们可以购买18万~20万吨的碳排放量,每年可以实现盈利1500万元。”李京陆说。

  李京陆已经制定好了中期目标,“若是示范成功,并能迅速引资300亿元的话(这仅仅是一个百万千瓦级电站的投资),将快速有效治理内蒙古四大沙地的4000万亩沙地,将会对遏制沙尘侵袭北京,净化华北生态环境起到关键作用。”

  在李京陆看来,要治理和控制内蒙古这个总面积达12.4万平方公里的四大沙地,除了要依靠国家传统的治沙政策外,还要特别注重探索能够吸引产业资本,甚至金融资本,将治沙与国际投融资市场联系起来考虑。

  防止泡沫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兴奋和困惑时时伴随。

  据了解,毛乌素生物质热电项目的能源电价补贴政策在鄂尔多斯已全面得到落实,在结算时间上也获得了特殊支持;CDM的交易正在进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系统也对其大力支持。但令李京陆无法释怀的是,国家税务优惠政策名录中至今未将沙柳列入沙生灌木平茬剩余物,与此同时,国家能源林扶持政策也未能将其列入扶持名录。“企业一方面在治沙,一方面还需要出租金、出管护费来投资治沙,却无法获得相关林权。”李京陆说。

  道路运输也是李京陆的难题,将沙柳从沙漠深处运到发电厂,要经过农牧户农家小路、村镇集资道路、县道、省道、国道等,遇卡之事时有发生。在沙区造林,缺的是人手,难的是没路。

  “除此之外,当前还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对于沙柳发电这样的模式应该具体分析,资源到底怎么用。至于李京陆的治沙、防沙延伸出的这一副产品,我们不能怀疑。当地政府部门要在李京陆的治沙成果方面给予一定补贴。”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李京陆还有别的担心:沙柳生物质发电的克隆性很强。“沙生灌木从种植到资源化利用的初始期为7~10年,如果不按此规律谋划并严格实施,沙漠一旦被二次、三次圈占,后续资本进入沙漠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在可治理沙漠中,对有限存量的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必须秉承生态第一的原则进行利用,一旦形成企业对燃料的竞争,新能源治沙马上就会变为生态杀手。”李京陆说,在沙区农业的不当开发和畜牧业的过载已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