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市火热 深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随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7日 12:37  中国经营报

  GG

  日前,主题为“逆势营销 跨界思维”的汽车营销高峰论坛在深圳拉开帷幕,此次论坛由来自深圳、香港、澳门联合车展组委会携手深圳发展银行、搜狐、深圳报业集团联手打造,旨在“为下半年的市场研判、营销布局提供参考”。

  论坛主办方之一的深圳发展银行表示,“在经济下行风险尚未最终释放的时刻,各大汽车厂商的逆势营销要跨界整合各类资源,如用好政府扶持政策、管好供产销链条、借力金融工具帮助上游供应和终端销售等,设法提高产业供应链的一体化营销效能。”

  善用金融提高汽车性价比

  更高性价比的汽车无疑会赢得更多的市场和更好的销售业绩。“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汽车性能或降低整车制造成本的操作空间十分有限,”深发展汽车供应链金融专家称,“如果更快地销售回笼或降低整个汽车供应链的财务成本,就可能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深发展汽车供应链金融服务有着丰富的成功实践。”

  汽车展场压货展销的模式和特点,决定了汽车销售的加速离不开融资支持。但“供应链上大企业贷款易、贷款便宜,而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如果一旦资金链断裂导致上游供应商原材料供应中断,或下游经销商产品经销阻滞,势必影响到核心制造厂商的经营情况。”

  深圳发展银行有针对性地对汽车产业供应链上的任何节点企业(也包括终端购车用户)提供了定制化的融资方案。如将汽车产业链条中的中小配套企业置于供应链整体考察,淡化企业财务报表,重点看企业“在哪里做生意”、“做什么生意”、“谁在做生意”、“和谁做生意”、“过往做得怎么样”等核心经营能力,设计专门的信贷评级办法给中小企业贷款。

  据悉,目前包括数十家国内主流车厂与深发展总部签署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深发展帮助这些厂商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和终端用户获得了较低成本的融资,目前与该行合作的汽车经销商、零配件供应商超过千家,累计融资金额数以千亿计。

  汽车供应链金融服务全链条

  深发展在积极介入与汽车厂商金融合作的同时,沿产业链延伸,介入汽车销售和终端消费领域,形成了具有深发展特色的“1+N”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目前可以提供国内最全的汽车供应链贸易融资产品与服务,满足车厂、销售企业和终端消费者等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

  对于经销商,深发展将汽车厂商、物流公司、经销商连接为一体,创立了全流程监控的融资合作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厂商的管理成本,还可以通过银行的票据托管服务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经销商则可以在无需向银行提供其他担保的情况下解决资金压力,最大限度加速经销商的资金周转。

  针对上游零配件供应商,深发展除了传统应收账款融资的保理系列产品外,近期还推出了基于厂商与供应商之间真实、稳定、连续贸易关系的订单融资业务。“供应商大都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资金压力不解决,整个供应链的运行就会遇到瓶颈,从而削弱整条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深发展总行贸易融资总监马黎民说。

  在乘用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之后,深发展还积极谋划同业涉足较少的商用车领域金融服务融资模式,目前已经与多个商用车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合作。

  深发展自2002年起便致力服务于汽车终端消费客户,开展有助于提升汽车销售业绩的汽车消费按揭贷款业务。7年的专一经营铸造了一支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专业团队和高效的服务平台。例如,去年和今年,深发展与宝马携手推出的“天平计划”、“2009计划”就引起了很大的市场反响,成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风向标。

  电子化支持全流程作业管理

  深发展在业内采用了与众不同的现场监控车辆模式。如此,不仅方便了经销店赎车拿证,同时也实现取车辆的严格监控。某车厂销售部负责人对深发展的这一做法深表认同:“有的人以为控制了汽车合格证就能控制汽车上牌,但在金融危机下,有的经销商在经营出现困难时,不惜采取伪造合格证、转移车辆等手段逃避债务,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销售。”

  除了在产品研发领域的不断探索外,该行还充分借鉴国际汽车金融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开发了多套信息管理系统,如深发展的“汽车金融监管系统”和“个人汽车贷款网上预审批系统”,并逐步实现了贸易融资的线上化融资服务,不仅大大提高了业务的操作效率,更有效地降低了业务管理成本。

  深发展自2005年正式确定全行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战略转型后,加大了贸易融资业务的投放力度,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深发展贸易融资授信余额约900亿元,累计扶持近万家中小企业的业务成长。同时,供应链金融业务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不良率不到0.07%。目前,“深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280多个网点覆盖了全国18个经济中心城市,一条适应各产业经济特点和需求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之路已经铺就。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