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星“复活” 一场企业与政府的角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7日 00:00  中国经营报

  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启动破产程序的东星航空公司,在最后一刻又因为注资而有望重新“复活”。6月22日,东星航空宣布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重整,预计重整后注资资本金将高达10亿元人民币——而东星航空成立时,这一数字不过8000万元。

  东星航空为“死而复生”在做最后一搏,武汉市政府却存在不同意见。负责东星事件的破产管理人称,东星航空的重整缺乏正当性、合法性;而且东星航空负债巨大,破产重整不存在基础。

  6月25日晚间,东星航空发出严正声明,认为破产管理人的言论“不负责任”。声明中称,东星航空坚决反对武汉市交通委员会当其破产管理人。

  一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角力就此拉开序幕。

  东星航空的救赎

  东星航空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

  2009年3月15日,东星航空被迫停航,之后就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之中。以通用电气商业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为首的6家境外债权人,将东星航空以“拖欠飞机租赁款”为由送上了被告席。

  3月3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东星破产清算案,定于7月3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东星航空俨然命悬一线。

  根据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东星航空2009年3月31日审计后的资产总额为42705.77万元,负债总额100698.71万元;净资产-57992.93万元。破产管理人认为负债如此巨大的东星航空,没有企业真正愿意进入。

  转机突然而现。6月22日,东星航空第三大股东东星国旅召开了发布会,宣布东星航空即将引入战略投资方,以先期投资不少于2亿元、第二期追加不少于3亿元的大手笔重组东星航空。之后,原东星航空老股东的股份比例将缩水至15%。

  什么样财大气粗的公司,会在最后时刻伸手援助东星航空?

  东星航空重组负责人、东星国旅副总裁吴志勇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东星停航后,上海宇界实业有限公司主动找到我们商谈重整事宜,这与我们的想法比较契合,于是双方达成了协议。”

  宇界实业是上海市名不见经传的一家私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1500万元人民币。唯一与航空业有些许联系的是,该公司的业务中涉及航材。这样的一家公司显然不能撬动东星航空庞大的身躯。

  “上海宇界只是投资方团队的代表,真正的投资方有三四家。”吴志勇告诉记者,这些投资方都是民营企业,没有国资背景。

  “宇界代表了其他投资方,最终的战略投资者应该在三家以上。”负责东星航空相关法律事务的国浩律师集团吴越向记者证实:“因为(重整)涉及航空业的格局,比较敏感,因此其他投资方暂时不想现身。”

  这让东星航空的复活充满了悬念。东星航空的背后,是否会有其他航空公司的身影?

  “我不认为圈内人会进来。”东航董秘罗祝平对记者分析,民航业近年来盈利能力很差,大家已经自顾不暇,此刻并非是投资的好时机。

  吴志勇证实了这种说法。“目前投资方没有航空公司的背景。”

  最后一丝悬念

  因为投资方的介入,东星航空恢复了航空公司的一贯气势。根据东星航空重整方案,东星航空的注册资本金有望增加到10亿元;恢复运营后对前期拖欠员工的工资、福利将一次性的支付;欠国家和地方的税收将分期逐步清偿;对普通债权人的首期偿付率将不低于10%。

  这对“债主”无疑是个好消息。在停航之前,东星航空拖欠了白云机场5295万元,深圳机场531万元,而最大的债主中航油的欠款更是高达上亿元。

  “如果东星航空清算破产,那么只能根据资产状况来偿还债务,无疑会四处都是窟窿;而如果进行重整,东星的债主尚有一线生机,有可能把欠款拿回来。”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东星航空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游说相关的债主进行“债转股”,成为东星航空的新股东。

  “我们已经向武汉中院提起了重整申请,法律上不存在障碍。”吴志勇对此显得很有信心。吴越律师认为,法院的受理结果将在7月3日以前公布。

  然而形势的转变让他们没有预料。6月24日,东星航空的“破产管理人”在媒体上表态,认为上海国浩律师集团并没有得到东星国旅合法授权,在此情况下召开新闻发布会、递交重整申请,缺乏正当性、合法性。此外,根据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披露的数字,东星航空截止到2009年3月31日的负债高达10亿元。破产管理人认为负债过于巨大,重整没有基础。

  对此,东星方面一名匿名的高管告诉记者,破产管理人是由武汉市法制办、市交通委员会、市公安局等行政单位组成的20多人小组。“他们将东星国旅的总经理和副总叫过去问询,认为没有授权给国浩律师集团,但我们的重整是股东会决议,和职业经理人无关。”上述高管认为,武汉市政府在没有审核重整申请人的情况下就拒绝重整,有些过于草率。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东星航空与武汉市政府“微妙”的关系,将是重整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此前为了打造航空枢纽,武汉市政府一直极力牵线中航集团收购东星航空,但由于东星航空总裁兰世立强硬拒绝,收购遭遇流产。东星停航至今。

  “东星航空搅黄了与中航集团的合作,再加上东星总裁兰世立一贯张扬的风格,武汉市政府对东星航空已经很有意见。”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东星航空能否顺利复活,最终要取决于政府关系。”

  “我们希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吴越律师坦率表示。但截止到发稿时,武汉市交通委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壳资源的诱惑

  资金链断裂、政府关系前途未卜,这样一家航空公司为何能得到10亿元资金的青睐?

  “东星航空是否赚钱都不要紧,投资方看中的是它的无形资产——运营许可证和航线资源。”中信建投行业分析师李磊表示。

  也许是物以稀为贵。2008年底民航局出台政策,宣布2010年之前对新设航空公司的申请将不予受理。这意味着,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与航班时刻,都是业内稀缺资源。

  上海宇界相关人士也表示,国内从事客货运的承运人实际仅有6家,且主管部门目前已暂停国内新成立航空公司的审批。如重组成功,其行业运营资格将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而且在李磊看来,民航业尽管风险巨大,却因为票价结算迅速,始终是一个现金流充裕的行业。不排除有一些单纯的战略投资者对航空公司进行财务投资。

  (本报记者张淑芳对此文亦有贡献)

  东星新闻背景

  2009年初,中航集团与东星航空谈判,商讨收购事宜;

  3月13日,因价格问题商谈破裂,东星航空发表关于拒绝与中航集团合作的严正声明;

  3月15日,东星因拖欠通用公司飞机租赁费而被暂停运营;东星总裁兰世立被监视居住;

  3月3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5月,东星航空债权人之一中国航油集团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对东星航空实施破产重整的申请,6月12日,武汉中院驳回重整申请;

  6月22日,东星航空的股东之一东星国旅向武汉中院提交东星航空重整申请书,并宣布引入包括上海宇界实业有限公司在内的战略投资者。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