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应由市场主导
王毕强
复苏有待观察
《经济观察报》:已经接近年中,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回暖?
吴晓灵:从今年1-5月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企稳。由于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投资力度加大和信贷投放急剧增长,中国经济扭转了下滑的趋势。又由于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经济发展速度较低,因而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会有所增加,但这种加快发展的速度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
财政未来面临的收支压力很大。从前几年的财政收入看我们是很有钱,但那是多年来财税改革效果积累的结果,同时我们的财政还欠了很多钱,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方面。今年财政完成年初的预算计划是不太容易的,应该在增收减支方面多做努力。
“4万亿”投资应坚持质量第一
《经济观察报》:请介绍一下,“4万亿”投资的实施情况,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吴晓灵:对于基础设施投资,我认为目前还有缓用的余地。因为政府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在国际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下滑过快。应该说,从去年第四季度到现在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民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目前经济基本趋稳。但是,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从现在听到的一些情况来看,由于在短时间内加大了投入,有些项目前期论证不够充分。
“4万亿”投资确实起到了刺激经济的作用,但也埋下了巨大浪费的隐患。
现在经济下滑的态势得到了遏制,但财政收支的矛盾更加突出了,为了把收支赤字控制在年初审定的范围之内,能不能适当减缓某些基础设施的投资速度?我建议,有关部门对于投资的要求,要从前半年的速度第一,转向强调质量第一。
在经济企稳财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稍稍延续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平衡预算,对进一步的改革创造宽松的财政环境可能是有利的。毕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市场。
调结构应由市场主导
《经济观察报》:下半年,宏观调控的政策重心转向“调结构”,应该怎样理解“调结构”,“调结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吴晓灵:在经济企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自身的结构问题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因为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固然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我们自身结构不太合理的问题。而且中国的资源和环境情况,也不容许中国经济再按照以前的方式来发展。我们不能靠财政和信贷的大投入来支撑经济的发展,应该用改革的方式和方法来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应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就是因为国内的消费上不去,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是一个下降的趋势。要提高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就必须要加大居民在可支配的国民收入当中的份额,而且要解决社会保障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我们的经济结构,也就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调整。我国的二产太重,三产不足,所以要更多地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个层次是产业内的结构,在产业内不同行业间也有个结构问题,应该减少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的发展,应该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而且要鼓励各类产业中有竞争力的企业的发展。
这三个方面结构的调整,要靠我们的改革才能够完成。中国的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为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这些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推动力,但是如果不解决好这些结构的问题,中国经济是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
我们必须要用改革的方法调动市场自我运行能力,用政策去引导市场按照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来调整,而不能够由政府直接来调结构。今后,调结构最大的关键点就在于,是靠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来调结构,还是政府用政策引导、用价格信号和市场机制,通过对企业的优胜劣汰来实现结构调整。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