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记者 王晓然)税收政策再次成为稳定出口的法宝。
财政部昨日宣布,7月1日起,取消小麦、大米、大豆等粮食产品以及硫酸、钢丝等工业品的出口暂定关税,降低微细目滑石粉,中小型型钢,部分氟化工品,部分钨、钼、铟等有色金属及其中间品等产品的出口暂定关税。
我国再次取消部分产品出口关税并不意外。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幅持续为两位数负值,截至5月份尚未好转,出口额为887.6亿美元,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22.6%下降为-26.4%,低于2月份的低点-25.7%。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昨日在《经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再次强调要“深刻认识外贸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针对“外贸急剧下降主要是外部需求不足造成的,政策收效不大”的疑问,钟山表示,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促进出口的政策效应没有经济繁荣时期明显。但应看到,目前外部需求只是减少,并不是完全消失。从结构上看,由于存在“土豆”和“口红”效应,中低端生活必需品和非生活必需品全球消费量将保持基本稳定,甚至可能有所增长,开拓国际市场仍有空间。当前,稳定外贸政策的重点,一方面是清理以往限制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根据形势需要出台一些新的促进政策。
而今年5月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出口零税率是国际贸易的通行惯例。实际上,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已连续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其中,2008年12月1日起,我国曾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
对频繁使用税收政策“保出口”到底效果如何,业界看法不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在海外市场萎缩的情形下,即便产品竞争力因成本降低而提升,也不能挽救大多数企业的订单。虽然不征收出口关税已是国际惯例,但危机当前却可能招致更多国际贸易摩擦。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则认为,出口税收的减少将对部分产品出口降幅减缓产生积极作用。他表示,下滑减缓至少要好过急剧深跌,但其他综合措施还需跟上。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都取消了出口税。目前仍在征收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目的是取得财政收入与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但征收出口关税会增加出口货物的成本,不利于本国货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