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宏斌
进入二季度以来,几大经济体经济数据有企稳甚至转好的迹象。其中尤以美国为代表。
按照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对经济衰退的权威定义,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见顶之后的5~7周,衰退将正式结束。由于该数据已于3月底见顶,此次衰退结束的时间应该就在五六月间。消费者前期缩减开支带来储蓄率回升至一定水平,消费有望重新启动。资产价格企稳。股票价格已经开始反弹。尽管房价仍在下跌,从估值方面来看也已经降到了相对便宜的水平,房价即将见底。
欧洲和日本相关经济数据虽未能如美国表现出明显的复苏态势,却也至少明确经济已经在底部运行,不会再进一步恶化。我们新近上调了美国经济预测,将2010年GDP增速从0.5%调至1.9%。
尽管如此,美国经济在未来几年仍可能低于长期趋势水平运行,金融部门的问题仍然还在,高失业率将与此次复苏相伴,不过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外需回暖道阻且长
由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占我国全部出口的60%,其经济企稳及复苏对于已经连续七个月负增长的我国出口部门来说无疑是一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然而,还不能高兴得太早: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消费者的去杠杆化过程仍在进行时,经济复苏与消费回暖必然是非常缓慢的。这就决定了拉动出口回升的外部需求在今后数年内都不可能回到危机之前快速膨胀时期曾达到的水平。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尽管近期融资条件逐渐宽松,家庭去杠杆化的努力、资产缩水以及失业率的高企决定了消费的扩张在一段时间内都将十分迟缓,目前的回升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如果美国人从此改变了过度借贷消费的行为方式,则意味着中国出口很可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看不到2006~2007年间超过30%的高增长率了。
拿什么来拯救出口?
我们基于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以及汇率波动所作的量化模型显示,考虑美国复苏的影响,今年四季度以前出口负增长仍将持续,四季度可能由于外部需求略有恢复和上年基数较低而转为正增长。全年出口预计负增长8%~12%。这不是因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下降了,完全是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需萎缩的结果。因而,着眼于供给方面的政策措施其效果往往是十分有限的。
举个例子,日前财政部等相关政府部门自去年8月以来第七次上调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这一系列政策对于减轻出口企业压力,从而达到一定的保就业目标来说是有帮助的,但对于那些没了订单的出口商来说,提高退税又有什么意义呢?因而,出口回升出路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提高对中国制造的外部需求。
“4万亿”外溢效应已逐步显现
近几个月的宏观数据显示在4万亿元财政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已经基本确立。国内最终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替代了疲弱的外需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引擎。
受刺激政策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今年前五个月的增速同比已经超过30%。随着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并且在今后几个季度全面落实,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回升。而央行一再强调将保持适度宽松的政策预示着今后的新增贷款仍然可能保持每月3000亿到5000亿的增幅,从而支撑年末贷款余额的增长在25%以上。这将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考虑到汽车和房地产销售持续反弹的利好因素,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GDP增速将超过8%。
以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复苏一方面也表现为对于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能源需求的显著增加。即使在本轮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尚未显现之前,中国对于大宗商品需求已经占了世界需求增量的60%以上。尽管中国并不缺少机械设备的产能,但对于金属和原油的进口依存度高达50%以上,对先进的机械设备的进口依赖则更高。我们预计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在今年增长20%,达到21万亿元(约合3.1万亿美元),即使保守地估计固定资产投资的进口依存度为20%,这也将意味着对于原材料和先进机械设备的进口将高达6000亿美元。
大宗商品出口国受益
由于贸易结构或者更准确地说资源禀赋的互补性,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在近年高速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进口的75%以上为原材料商品。以铁矿和原油的进口为例,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为中国的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中东国家是中国最重要的原油供应商。
随着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成效初显,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已经开始受益。国内投资需求的上升一方面拉动了商品进口数量的反弹,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近期国际商品价格的止跌回升。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无疑将有助于商品出口国的收入增长。这一积极的变化对于我们的出口商来说也应该是个好消息:这些新兴市场商品出口国新增的购买力是不是可以转化为对中国产品需求增加的机会呢?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才能充分抓住这个机遇。
政策可助力开拓新市场
政策层面上,在出口退税已经上调多次、供给面政策空间及效果有限的前提下,保出口、保就业的重心应更多转向如何促需求,帮助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出口市场上。
具体措施有四:一是借鉴海外采购团的经验,组织潜在出口市场国家企业及政府部门来中国进行采购活动;二是充分发挥我们与各国之间的双边经贸合作机构如经贸混合委员会及经贸联合委员会等的作用,利用每年一次的双边经贸会议探讨推动加强双边合作经贸联系的具体进程;三是推动贸易融资及出口信贷的支持,尤其是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信贷;四是在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进程中有针对性地优先考虑具备出口市场潜力的国家和地区。鉴于我国政府最近与拉美及中东国家加强贸易与投资往来的愿景与措施,拉美、中东甚至非洲等与我国经济结构可以互补的国家和地区有可能形成有别于以往过度依赖美欧发达国家市场的贸易新格局。
(作者系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