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6月19日电 (张慧慧 沈文剑) “出口加工能力过大,国际市场进入饱和阶段,低价竞销难以支撑经济进一步发展。”6月19日下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现任该所研究员周大地在中国节能的挑战与机遇高层论坛上作“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
“我们现在面临的并非单纯输入型经济困难,而是国内经济增长受到多方面制约。”周大地认为,金融危机不是经济处于疲软的原因,长期实行的投资和外需拉动型经济才是根本原因。“国内资源环境负担过重,劳动力劳动强度过高,不转变原先的增长方式,很难实现继续发展。”
周大地介绍道,出口中单纯加工型比例过大,达到50%左右,利润大量外流,而生产出口商品占用能源消耗的比例在20%到40%,“进口商品中约60%是出口加工材料和设备。”据了解,这种情况造成的恶果是,产业链中没有上游研发、下游物流和商业服务业,制造业畸形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难以扩大。
2008年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工业产值占到了47%,据悉,这个比例远远高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相应比例。“仅仅依靠低附加值的出口工业,人均GDP上升难度太大。”周大地不无担忧,因为中国目前的人均GDP距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认识到‘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不公平,发展内需,使单位劳动和资源的投入产生更多附加值成为必须要选择的道路。”周大地建议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如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消费模式和基础设施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