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龙芯购美专利授权触碰业界神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

  芯片业热议自主创新路径

  王如晨

  CBN昨日刊发的《龙芯无奈购美公司专利授权》一文,触发了国内半导体产业对自主创新策略的反思。

  文章被网媒转载后引发上千条评论,半导体产业独立观察者王艳辉第一时间的表态,也成业内关注的焦点,他表示,龙芯购美公司MIPS专利授权,标志着自主产权“CPU核”的战略失败,独立签约MIPS是龙芯唯一的出路。很多人认同这一观点,并质疑“中国芯”的独立性,甚至有人将龙芯与前年引起业界震惊的“汉芯”造假事件相比。不过,也有半导体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中美公司之间的一次“互补合作”。没有一家芯片企业可以独立完成所有部件研发,英特尔几年前进入手机处理器领域时,也买过ARM处理器架构。

  昨天,龙芯公司对此没有回应。CBN记者得到的一篇“龙芯一号”研究组组长胡伟武的文章,透露了我国自主研发龙芯的喜悦与感伤。

  交锋下的理解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昨天对CBN记者表示,龙芯购美公司专利授权可以理解。“没有什么可以一步到位,龙芯的话题与失败无关。”他认为,双方的“互补合作”是业内普遍模式。背景是,半导体产业正从过去相对封闭,变得越来越开放,共赢发展的需要越来越明显。

  徐小田强调,自主创新是个过程。前不久国家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的“自主可控”,就是一个目标,并不意味着一出台,产业就自主,更不意味着产业不再开放。

  半导体产业研究专家莫大康也认同徐小田的观点。他表示,专心做事的人越来越少,龙芯研发团队就20多个人,资金缺乏,坚持这么多年,做到这种程度,“简直就是创举”。他认为,借助授权,龙芯市场化速度势必将加快,由于目前Linux阵营日益成熟,龙芯支持Linux系统,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这一判断的确符合产业趋势。即使英特尔,也正与Linux“眉来眼去”。此前英特尔甚至发布了面向上网本的Linux系统moblin。

  即使观点尖锐的王艳辉,昨天在其博客中同样对龙芯作出了肯定。他说,龙芯人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有目共睹,它与“汉芯”等不同。不过,王艳辉也表达了忧虑。他希望主管部门能对自主知识产权“CPU核”战略加以反思,及时调整。如果龙芯“一意孤行”发展所谓“MIPS-LIKE内核”,不仅国家大笔资金会“付诸东流”,“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所谓的国家安全战略”。因为这会给整个产业造成错觉,误导产业发展方向。

  事实上,借助海外力量,上海展迅、福州瑞芯、北京君正等本土微电子企业,同样在CPU产业化上获得成功。王艳辉认为:“如果没有自主CPU核的误导,(龙芯)可能成功会更早几年。”

  龙芯研发的艰辛历程

  昨天面对汹涌而来的争论,龙芯公司没有直接回应。不过,熟悉“龙芯一号”研发组组长胡伟武的一个产业人士给CBN记者发来了一篇胡伟武的文章。

  这篇名为《我们的CPU》的文章讲述了中国自主研发“龙芯”的艰辛过程。文中对胡伟武从龙芯立项开始写起,他提及,这是李国杰院士推动的设计项目,当时顶着重大压力,除了技术难题外,也要扭转“前几年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反复折腾”给人留下的不好印象。他说,CPU投片出来即使很好,如果没人用,就会走入“鉴定会就是追悼会”的怪圈,但是受到李国杰的经验与影响力鼓舞,他与师兄唐志敏等人坚持了下来。

  这一项目全面铺开是在2001年“五一”后。由于当年6月份突然接到通知,说当年10月份所里要展示设计成果。于是从6月份开始,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用3个月从无到有设计出了完整的通用CPU。

  他在文中说,单位实验室墙上,有两句口号,一是“人生能有几回搏”;二是“求实、求实、求实、创新”。回想起来,成功原因有三条,即技术路线正确、“高素质而玩命”的队伍、计算技术研究所良好环境和技术储备。谈及教训是,工程经验不足、不重视工具。当年8月中旬有一次“惨烈经历”:为了应付第二天领导检查,他带领核心骨干打算提前一周联调,但只有两次机会,失败一次便要改8小时。联调中果然出现问题,于是从那个周二凌晨4点到周三晚上11点,他们不眠不休,终于化解了问题。

  “晚上雷声大作,风雨交加,以示庆贺。我兴奋得难以入睡,因为此时始觉3个月来一直紧紧压迫我的压力稍有缓和。”胡伟武在文中说,有时他觉得自己“比周扒皮还狠”,因为课题组成员很玩命。好多次,早上六点他发现同事靠在椅子睡着了,让人忍不住落泪。

  “我希望我们组的人把工作做扎实,少吹牛多做事……真正做到‘人不知而不愠’。”胡伟武这位技术专家在文中写道。他显然也很有野心。因为他反对当时国内避开英特尔,专做嵌入式CPU的观点,强调“中国不是小国,核心技术自己不掌握不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