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剑锋
对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争议,国务院会议昨日一锤定音:经济运行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多,总体形势企稳向好。
国务院昨日召开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对于上次4月15日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形势比想象的好”的判断,此次会议透露的信息明显更加积极和乐观。专家认为,此次判断相当于国务院对当前形势的定性和确认。
基调更加乐观
和前一次分析经济形势的国务院会议相比,昨日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传递出来的信息明显更加乐观。
和4月15日会议后的“初见成效、形势比预想的好”的表述相比,昨日的表述为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多,总体形势企稳向好。
在阐述面临的困难时,一些此前的不确定因素也被排除在外。4月15日的国务院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
而昨日国务院会议已将“内部环境严峻”排除在面临的问题之外:“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一些企业还比较困难,特别是外部环境仍较严峻。”
在上次会议上提及的“工业增长乏力和民间缺乏投资意愿”也没有再被提及。5月份的工业增速比上月提升达1.6个百分点。一些专家认为,随着去库存化的完成,这一增速还将进一步推高。
基调更加乐观的背后是统计数据作为支撑。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增速、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同比分别增长8.9%、38.9%和15.2%,均为近一年以来的最好纪录。
走出下行周期?
对于外界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国家统计局日前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予以了回应。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表示,5月份的工业增速之所以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重工业提速和去年因为地震基数相对较低的原因。
5月的统计数据在受到一部分经济学家质疑的同时,5月份的数据也获得部分经济学家的认可。
巴黎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昨日对CBN记者表示,5月份投资增速较高可能有地方政府去年低报导致基数低和今年高报导致同比增速高的原因,但是即使经过调整之后投资增速也应该在相当高的水平。
对于国务院的“企稳回升”的判断,陈兴动认为,此次中国经济下滑主要是外部冲击的结果,并非内部动力不足。中国的增长极并没有耗尽,城市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成昨日在《人民日报》发文认为,2009年后中国将结束收缩周期,重新进入时长达七八年的扩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