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富阶层“转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 02:20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柯志

  在欧美存在数百年的私人银行向来以私密、专享为其特征,而在中国,随着新富阶层的扩展和沉淀,对私人银行的需求正以几何级增长。

   招商银行(41.980,-0.07,-0.17%)私人银行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国内可投资资产超1千万的人群达30万人,人均可投资资产金额达2900 万元,预计2009年这一人群将增加到32万,总可投资金额高达9万亿人民币。

   今年以来,作为“师者”的境外银行,在金融海啸中遭受重创,曾为其带来巨额利润的各种衍生产品亦纷纷折翼后,国内高端客户渐渐意识到境外投资的高风险,转而投向境内私人银行。

   相对欧美而言,中国大陆是受金融海啸影响最小、最安全的市场之一。那么,这是否会给年轻的中国私人银行带来发展的新契机呢?6月15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

   《21世纪》: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投资境外的资金损失严重,据说不少客户“转会”到境内银行?

   王菁:此种情况从年初就已陆续出现。近年来,一些在美国本土都非常谨慎售卖的高风险期权产品,在香港被卖给中国新富阶层。金融海啸爆发后,不少客户损失严重。但由于客户离岸资金用途的特殊性,一般不愿随意通过复杂的手续将资金直接回流到内地来。

   因此,今年初,出于对境外资产安全的担忧以及信心方面的低迷,不少私人银行客户向我们求助,希望我们帮助他们一并打理他们在境外的投资。

   1-5月,我们的客户数量和管理总资产分别增长了10%左右,“转会”客户对此有一定比例的贡献。经过风暴后,我们明显感觉这部分客户的投资理念开始回归,不再迷信结构复杂、眼花缭乱的衍生产品,转而投向到简单、直观的产品来。

   《21世纪》:按照10%的离岸资金比例,国内9万亿的可投资资产中可能有9000亿在境外,那么对于这类“转会”客户的跨境理财需求,私人银行如何同时实现对他们资产的异地管理?

   王菁:据我们的调查,国内客户的大部分境外资产分布在香港,因此,我们为客户搭建了海外的平台。私人银行可以通过永隆银行的平台和客户经理对国内客户在境外资产进行同步管理,而客户在国内只需联系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即可实现跨境资产管理。

   永隆在香港不仅有银行牌照,还有保险和证券等经营资格,私人银行也通过招银国际等相关操作平台来帮助客户,不断充实高级客户经理背后的“N”的团队的服务内容。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受“瘦身”计划影响,不少外资投行的客户经理也加盟永隆,因此我们在接收外资行客户的同时,也在接收外资行的客户经理。

   《21世纪》:私人银行在国内发展不过短短几年,但似乎不少中资银行对此非常乐于投入,中行、交行纷纷扩张,农行、浦发也即将加入战团,甚至深圳出现同一大厦集中三家私人银行的情况。您怎么看待目前国内各行,包括外资行在私人银行方面的竞争态势?

   王菁:虽然招行是起步较早的银行之一,但是同质化的竞争还是近乎白热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年底前开业的私人银行中心的数量达到13-16家,这样就可以覆盖90%以上的客户。

   实际上,各家银行的服务还是有所区别,比如产品体系、工作流程、内部考核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1世纪》:有人说,私人银行客户70%都有企业家背景,一般自身“赚钱”能力高,这对私人银行服务来说是否是一个挑战?

   王菁:企业主可能在某些领域比较擅长,但是很难做到“全功能”,而财富则往往需要全面的管理,通过多样的投资渠道和更多的工具来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从而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实现财富的最大增值,相信这是大部分客户无法做到,而私人银行可以做到。

   财富增值的途径很多,比如信托、券商、基金等产品。但私人银行所不同的是,可以提供专门、全面的资产配置方案和服务。

   例如,我们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家将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有效隔离,建立“防火墙”。另外,他们也需要银行的平台,从而积累更多的人脉和资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