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币走出国界的里程碑

  ⊙金岩石   

  也许在若干年后,中国金融界会纪念一个日子:12月12日,2008年。在这一天,中国央行与韩国央行签署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互换框架协议,这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

  货币已经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二次大战后成长最快的新兴产业。货币产业的经营者是各国政府——成功者有美国;失败者有津巴布韦。二者的差别在哪里呢?差别在于是否服从了货币产业化的职业规范,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的原则和目标:适度通胀。从本源的意义上说,通货膨胀就是超额发行货币,超额发行货币就必须有“度”。无度,则如津巴布韦的央行,从1984年到2008年,1块钱变成了10亿以上;适度,则如美国的美联储,连年超发货币却不断出现美元的流动性供给不足。在美国经济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巨额负债的压力几乎只能通过“发票票”来缓解,所以美联储的印钞机开始提速,美国的股市应声反弹超过2千点。但超额发行的美元或迟或早要大幅度贬值,中国的人民币和外汇储备该如何管理?这是中国央行面临的挑战。

  从理论上说,经营货币产业有三个层级:其一是发行;其二是输出;其三是转移。管理货币发行是最简单的,在我国香港要管好有发钞权的银行如汇丰控股等,在内地则是央行自律控制货币发行速度。输出的管理是把本土货币输出到境外,变成他国的储备结算货币。货币互换就是在中国外汇管理体制不变的条件下迈出的关键一步,是通过官方的双边交易使人民币输出到了境外。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是人民币输出的正式开始,在半年之中已签约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已达6千多亿,占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1%强,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的3%强。

  实际上,已输出境外的人民币数量远高于此,因为人民币早在20年前就开始在境外流通了。据估计,自发性的人民币境外流通有6千多亿。在中越边境还出现了最牛的“地摊银行”,公开经营人民币/越南盾的市场交易。由官方主导的货币互换协议与此前存在的“黑市”人民币交易不同,她标志着货币产业的国际化升级。任何一个产业的经营都有三个阶段,从满足需求到引导需求,再到创造需求,这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产业经营定律。把货币视为政府经营的新兴产业,就要关注政府是如何管理人民币跨境流通需求的。

  强国才有强币,强币创造外储,外储导致失衡,而失衡会使强币变为弱币!当年耶鲁大学的特里芬教授一语成箴,留下了这个著名的"特里芬悖论"。美元的国际化证明了特里芬教授的"箴言",也给人民币的国际化指出了方向。人们在激烈批评美元作为本币兼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时,常常误以为本币兼国际货币是英美的发明创造。这其实是不谙中国历史。本币兼国际货币和四大发明一样也是源自中国的伟大发明。第一个本币兼国际货币的就是中国银元,所以才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劫掠并索赔银元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银元应该被列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古今中外的货币史都证明:货币作为政府经营的特殊商品,必然随国家的经济地位上升而被他国接受为“硬”通货。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是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切不可因为人民币的非国际化使中国躲过了两次金融危机而妄自菲薄,消极对待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人民币要不要国际化,而是应该如何经营人民币的国际化。从美国的经验看,主动经营人民币的国际化意味着两点:1,输出人民币的总量要与本土人民币流通总量之间保持平衡;2,在输出人民币之时应同时考虑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国债,才能调节境内外的人民币余额,并使境外持有的人民币储备在流动性和安全性之外还有收益性的选择。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有个笑话:鸦片战争打败了,在割地赔款的协议中有一个发债条款。老佛爷一声长叹:早知道能发债就不会打败仗了!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国家间如果没有政治军事的冲突,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主要就是管好两张纸:左手是债券,右手是货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