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保股权合作大戏上演 保险巨头实现金融控股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3日 03:2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丁冰

  银行和保险之间的股权合作大戏正在上演。交通银行参股中保康联方案最终获批的消息还未落定,平安拟收购深发展一事又在本周的金融市场引起强烈反响。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上述银行、保险之间的联姻是否能最终成功还不确定,但这种趋势无疑说明银保合作模式正在升级,从渠道代理到股权合作,保险业将在综合经营的进程中获益。

  入股银行 保险公司迅速布局

  6月8日,中国平安与深发展双双停牌。在当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中,两家公司均声称,正在“讨论重大交易事项”,结合前期的媒体报道,平安拟收购深发展一事基本确定。

  早在2006年双方就此进行过深入谈判。“中国平安一直没有放弃收购深发展”,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表示,深发展对于中国平安而言是比较理想的收购对象。对于中国平安这家谋求保险、银行、投资三足鼎立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一张全国性银行牌照必不可少。此前,中国平安还曾参与广发行收购角逐,但最终没有结果。

  目前,深发展共有分支机构282个,主要分布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基本覆盖了国内重点城市。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认为,若此项收购成功,中国平安将省却大量开设银行分支机构的人力及物力投入,其银行网点布局将迅速实现全国化,其金融产品包括保险产品在内的交叉销售将得到更多的渠道支持,业务开展有望快速提升。

  早在2006年银行与保险之间的股权“联姻”就一度达到高潮。2006年9月,中国保监会出台《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境内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未上市银行的股权。据此,2006年年底中国人寿入股广东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并成为第一大股东,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并更名平安银行,开始实现其构建“综合性金融集团”目标。

  就两年的实践来看,入股银行使保险公司受益匪浅。中国人寿相关人士表示,从国寿与广东发展银行合作的情况看,双方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股权纽带,不但业务量有显著增长,业务品质也有明显提升。基于中国人寿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要求,由广东发展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业务以内含价值更高的期缴型产品为主,这和以往合作的其他银行的代理销售情况存在着差异。

  银行参股 补保险渠道短板

  相比较国寿和平安,在银保关系中处于绝对强势的商业银行,却迟迟难以推开投资保险公司的大门。早在2006年,几大国有银行就已向银监会递交了设立银行系保险公司的申请,但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直到2008年年初,国务院批准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递交的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问题的请示文件(“160号文”),原则性同意商业银行投资已设立的保险公司时,蠢蠢欲动两年之久的商业银行才又重新看到希望。在这之后,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纷纷递交了参股保险公司的申请。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交通银行将有望成为首家参股保险公司的机构。

  对于商业银行的参股,多位业内人士对这种模式下的保险业发展表示了乐观。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于传统的银行代销保险产品模式,在股权合作下,“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借贷、理财、保险一体化的综合产品服务,而保险公司也可以借用银行丰富而优质的客户资源进行快速拓展。一家公司提供给客户一揽子服务和两家公司联合起来提供这种产品是有区别的。”

  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如果银行获准参股保险公司,今后各保险公司会打破目前全部为综合性保险公司的局面,逐渐朝向专业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打造出自身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而且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需求,合作会突破以往仅仅销售代理保险产品的层面,对提升业务品质和提高管理效率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也有专家对银行收购保险公司后的整合表示了担忧。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认为,银行销售保险的渠道利用不存在排他性,被收购的保险公司很难独享银行渠道,再加上保险公司与银行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经营模式上的差异,双方在产品、人力资源等方面整合的难度相当大。

  保险巨头的金融控股梦

  尽管业界还有不同声音,但却难以阻挡中国金融综合经营向前迈进的步伐。无论是银行业还是保险业,对双方的深入合作都给予厚望。

  保险专家表示,如果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资本融合,就只能选择分销协议和战略联盟这些初级合作模式。由于银行在我国的金融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着绝大部分的销售资源和力量。保险公司处于弱势,为了争夺稀缺的销售渠道资源,只能竞相抬高银保手续费以争取银行的支持,导致出现银保业务节节攀升但利润贡献不足的窘境。在此情况下,升级银保合作方式,开展股权合作就成为解决上述难题的最佳出路。

  但银保股权合作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目前除了中国平安外,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也都在逐步实现着“金融控股梦”。中国平安目前拥有银行、证券、信托、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中国人保通过收购华闻控股,已间接拥有了期货、信托、基金等金融牌照,和旗下原有的资产管理、投资等构成庞大的非保险板块,在2008年对集团利润贡献良多。而中国人寿也已经拥有中信证券、广发银行、中诚信托等金融机构的股权。

  但有所区别的是,前两者已经实现了对旗下公司的绝对控股,而且在中国平安上市公司的利润报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开始获得来自非保险业务的强大支持。而中国人寿较倾向于强化保险主业,做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对其他金融牌照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财务投资状态。

  社科院金融所杨涛表示,在整个大金融环境下,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发展成为主营保险业务的金融集团,或主营银行业务的金融集团,这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