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风暴反思:反求诸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3日 01:49  第一财经日报

  金融风暴的确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那又会怎么样呢?如果有人向你介绍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你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先不讨论时间倒流问题,我们先看一下什么叫抵押货款证券化,我找了一个定义是这样的: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将其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抵押贷款汇集重组成为相应的贷款组群,由证券化机构以现金方式收购,然后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再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乍看之下觉得这定义没什么问题,或许看了以后认为自己明白了一点,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回顾整个金融风暴,很多人对这风暴的成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例如有:1.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2.监管机构的失职和政策问题。3.信用评级的失职。4.在利润驱使下华尔街过激的财务政策。5.政府处理不力。6.宽松的信贷条件和住房泡沫。7.会计里公允制度的不足等等。由此可见,金融风暴涉及的东西很深很广,我没有能力对其一一作出评价,所以只打算针对一两点觉得比较重要的来说。我认为投资者想要从这风暴中学习的话,就不要把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而应该“反求诸己”。试问一下政府对危机的处理方法、现在的信贷环境、信用机构怎样评级等我们能够控制吗?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控制不了的,但是怎样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来防止犯下严重的错误,我觉得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好像股市中的高点和低点永远在回顾历史中才有用一样,金融风暴什么时候见底,具体在哪一天很难知道,也没兴趣知道。不过有趣的是,同样对“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定义,在金融风暴发生后加入了不少主观的看法上去,例如增加了利率变化导致其潜在的风险等等。

  然而在今天,哪怕发生了金融风暴,又有多少人可以理解?就以抵押货款证券化那定义来说,存在太多的含糊的字眼,而且每个组成部分也存在不少“合理”的假设,一旦这些假设发生了变化,那么整个体系也会有巨大的变化。举个例子,定义中抵押贷款本质是什么?怎样担保和信用增级?其中有没有考虑过抵押贷款的安全和稳定性?例如它是假设未来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而稳定现金流的假设是绝大部分贷款人能够不断地还款,贷款人不断还款是因为有利润的驱使,而这利润的预期是基于过往房价不停上涨的前提上,正因为这样的预期很多人高估了自身的还款能力和忽略了其中的条款。然而其中的一个条件变了,结论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或许有些人认为,我没有接触金融衍生品却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又怎么解释呢?对于我来说,我只知道短期的波动跟未来一样是不可预见的,但容许我老生常谈一下:如果你不打算买股票的话,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与短期低估跟你有什么关系呢?的确这对业绩造成一定影响,但真正好的公司早晚会体现其价值,加上严重低估的话,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读者 杨柳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