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斯柯达两周年 自评分合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22:4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赵 云 北京报道

  专访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斯柯达品牌事业部副总监付强

   来自沪深两市的股市指数以及中国汽车的产销数据,似乎在昭示着经济的迅速回暖。尤其是乘用车产销已经连续3个月放量,其中上海大众继4月突破6万辆大关后,5月续写神话,直销达59754辆,同比增长56.8%,并再次拔得国内轿车销量头筹。

   这之中VW品牌继续强攻上行,优势明显,然而让上海大众欣喜和欣慰的是仅仅落户中国两年SKODA品牌就表现不俗:Fabia晶锐5月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市场态势,实现销量2160辆,环比增长31%,稳居A0级高端市场前四强;Octavia明锐则继续以卓越的产品品质赢得了高端A级车市场的广泛认可,销量出色,其A级车主流车型的地位展露无遗。

   在明锐上市两周年之际,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斯柯达品牌事业部副总监付强就斯柯达在中国发展历程及现状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品牌发展

   记者:斯柯达进入中国的两年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两年,中国汽车的月销量和季度销量在2009年首度超过美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斯柯达是否完成了它的预定任务?

   付强:2006年9月份我们在北京的拉斐特城堡,召开了品牌启动仪式,从那一刻起,当时的百年汽车品牌之一开始进入中国。

   2007年,我们的第一款车型明锐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半年的时间实现销售31802辆,2008年,斯柯达品牌凭借单一车型实现销量60340辆,终端市场用户达到59284,同比增长超过117%,市场占有率达到1.1%,在上海大众整体年度销量中占到12%。2009年,凭借明锐和晶锐两款产品的共同发力,截止到今年5月份,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2万辆(121719),终端用户超过11万(115701),晶锐在终端市场也始终保持着超过30%的环比增长率,目前月销量超过两千辆。截止到今年5月底,斯柯达品牌的累积销量已经超过了13万辆(131422),终端用户超过12万(122039)。对于一个中国市场的全新的竞争参与者来讲,应该说这样的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

  产品策略

   记者:现在看斯柯达产品系列已经非常丰富了,这样的策略现在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付强:作为一个中国汽车市场新的竞争者,我们给自己打了一个分数,基本还是合格的。

   近期,我们还将推出明锐1.6L逸尊版车型,以及三款晶锐自动挡车型。 还有即将在8月份推出斯柯达品牌的旗舰车型Superb昊锐。由此,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也将完成“三年三款战略车型”的承诺,初步实现在华品牌产品架构,实现对A0、A、B三大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

  营销网络建设

   记者:从上海大众第一次提出“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语,实际上就在诉求网络和服务的概念,那斯柯达的网络建设情况如何?

   付强:斯柯达明锐上市的时候就有43家签约经销商。截至2008年年底,斯柯达品牌在全国的104个省市建立了202个网点。今年,我们还将把我们的网点扩充到230家。我们很看好目前日益成长当中的二三线汽车市场。事实给我们回报也是这样的。我们实际上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提出这样一个思路,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初见成效。

  双品牌战略

   记者:上海大众如很多同行一样,也采取了双品牌战略,您如何评价这样一个战略在上海大众的执行情况?

   付强:我今天可以很肯定地跟大家说,两年之后我们有两个车型,可以很自豪地说上海大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很成功地解决了两个品牌的差异化问题,包括人群定位。原来我们想象当中最起码我们的底线1+1等于2,而现在达到了“1+1>2”的效果。

  Superb昊锐

   记者:具体说一下下一个新产品昊锐的情况?

   付强:昊锐这个名字原名叫Superb,可以追溯到1934年,1991年至2000年,经过多次股权变更,斯柯达成为大众的全资子公司。2001年,斯柯达重新启用Superb这个名字,进军高端市场。

   昊锐是德国大众集团采用最先进一代B级车技术平台生产的产品,我们最初上市的时候,这个产品将搭载两个系列发动机,分别是1.8TSI和2.0TSI,我们有不同的配置供消费者选择。

   Superb昊锐的亮点,一是车型比较典雅、大气,二是空间宽敞,三是配备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高端配置,如太阳能天窗和智能空调相配合,最值得一说的是TSI技术,Superb昊锐两款发动机都采用TSI技术,这体现出它科技领先的层面,其他更多的先进配置不一而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