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洼地效应带动山东经济转暖走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22:01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王少杰 左振乾报道

  在山东,由于各地发展的产业和布局各不相同,彼此之间的经济走向长期呈现出忽高忽低之势。对于工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方自然被称之为经济大省的“洼地”,而靠近沿海且工业基础雄厚的区域则成为了“高地”。

  危机肆掠全球经济的同时,山东作为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样板省份同样也遭受了巨大冲击,在该省一些沿海工业城市和以外贸出口等主营业务的集散地,以往都是支撑经济大省快速发展的助推手,现如今这些被赋予“高地”美誉的地方经济因外贸出口受限或缩减等因素,导致地方始终未能走出产业低谷阴影,企业开工量和生产量仍偏低于往年,当地经济回暖迹象并不十分明显。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该省“洼地”经济却表现异然活跃。事实上,山东省的一些“洼地”经济并没有因危机而变弱,相反“洼地效应”迸发出新的经济活力,结合对“高地”优势的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山东经济整体回暖。

  近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被称为山东“洼地”片区的日照市莒县城阳镇万亩大蒜种植基地走访时发现,蒜薹的采摘让当地农民首先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只见蒜农们娴熟地在顺蒜薹,捆蒜薹忙得不亦乐乎。地头公路上,收购蒜薹的车辆络绎不绝,蒜苔交易红红火火。

  马家屯村蒜农老马告诉记者,今年全村300亩蒜薹喜获丰收,单产达到500余公斤,按现在收购价每市斤2.4元计算,每亩蒜薹的收益达到3000元,而全镇万亩的蒜薹就会为农民带来1200多万元的纯收入。

  据了解,城阳镇为应对危机带来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该镇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求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为农民兑现订单,不能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民,与广大农民群众建立起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危机中,该镇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进行深化和升级并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本着依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原则,重点扶持在全镇已具有一定优势的花卉、桑蚕、果蔬、养殖四大主导产业。逐渐形成了一片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特色和南蒜、北菜、中间桑、两河岸畔搞饲养的生产格局。到目前,全镇发展经济作物面积2.5万亩,粮经比例3∶7,发展专业村42个,培育养殖小区40余个,各类专业户750户。

  有专家认为,山东“洼地”经济在逆境中凸现的创新优势和效应,恰恰弥补了该省“高、洼”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危机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洼地”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力推进山东经济向前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果。

  近日,中国民私营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常书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区域经济的高、洼两地之分在经历危机洗礼后显得尤为明显,虽然受挫之下的“两地”经济在逆境中均有较为脆弱的复苏迹象,但相对而言,“洼地”经济却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并且展露出厚积薄发的态势。以山东莒县城阳镇为例,通过危机中找寻机遇,进行了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出了“洼地效应”所具有的经济发展潜力,互补了危机下“高地”经济的相对滞后,带动了“两地”经济共同转暖走热,保障了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