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水资源瓶颈须体制破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22:00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安全饮水,关乎生存,人们常说“水乃生命之源”。和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一样,中国环保系统几乎把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视为首要任务。尽管取得不少成绩,但从全国来看效果依然不彰。各种水污染事件频发,直接威胁着居民饮用水水源安全。

  数据显示,2008年,经环保部直接调度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达135起,其中威胁群众饮用水源安全的有46起。在2009年,又相继发生了盐城自来水水源酚污染、广东韶关水源水华暴发等事件。其中极为严重的盐城自来水水源污染,导致近20万民众断水2天。近日,环保部又透露,“目前我国40个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均存安全隐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流域污染问题的源头,主要是工业排污和生活废水污染。生活面源、农业面源都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中因为水土流失而造成造成氮、磷、钾的污染,导致富营养化,造成湖库水源地污染。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则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湖泊、河流的富营养化,面源污染占80%多。其实针对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我国已集中推进3年之久。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部于2006年就启动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并在每年的八部委环保专项行动中予以督察。

  “对于水污染,取缔了很多违法建设项目,但是一时间要全部消灭也不太可能。企业偷排多排的花样很多。要保证水安全,就必须不断提高标准,一步一步扎实地做到位。”国家工业废水污染控制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北京水环境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绍堂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我国的流域环境管理以及各地区的环境质量功能规划均较多注重本地利益,严格要求入境水质,降低出境水质规划标准,导致流域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环保部人士解释说。

  事实上,本地利益背后往往更多的是经济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政绩与环保的博弈。理论上,就百姓饮水这种基本权利与经济生产总值或者其他经济建设目标相悖之时,对所有的政府而言,民生权利理应在前。然而实情如何,则从近年来频发的水污染事件中便可窥见一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管理部门涉及环保部门、交通主管部门、水行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卫生部门、建设部门、农业部门、渔业部门,以及江湖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等9家,可谓“九龙治水”。

  “缺乏统一的协调,资源使用也比较分散,各搞一套,这样一来,要统一治理起来难度就很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院士告诉记者,“九龙治水”漏洞比较多,责任也不够明确。

  那么该如何防止“龙多作旱”? 魏复盛院士告诉记者,水污染防治要从源头去解决。目前北京的做法是让水务局统管起来,从供水、排水、水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都由它主要负责。从体制这个角度看,优化了资源配置,统筹多水源有了很好的机制,水源保护也更加有利。

  北京市水务局宣传处郑秋丽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为了破除这个瓶颈,政府就从体制改革入手,把北京市的水利局撤销,把以前市政管委的供水、排水、节水整合到一块儿,成立一个北京市水务局,基本实现了城乡水务的统一管理。“这也是按照大部制的思路来调整的。”

  政府组织结构,无疑会对政府的管理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改“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或者接近于“一龙治水”。如此,通过政府部门的整合与调整,进一步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能,减少机构的数量,减少过多的协调和沟通的环节,这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均有重要意义。魏复盛院士指出,“北京目前的实践经验,相对于全国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