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升级还是重复建设成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12:35  新闻晚报

  

产业升级还是重复建设成焦点

  经济刺激方式应随不同阶段调整 制图 邬思蓓

  □记者 崔烨 李伟 实习生 孙冰

  5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在低谷徘徊的同时,业内对“四万亿”刺激政策后续的投放有了更清晰的路径:避免重复建设,把握新一轮产业发展方向,力促产能升级,这才是真正把钱花在了刀刃上。[争论]

  “四万亿”实效究竟多大

  “四万亿”投资如何不用于重复建设,如何使产业结构取得调整成为目前业内辩论的焦点。资深财经评论人马红漫指出,刺激方式应随不同阶段调整:“就像抢救危重病人,首要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其生命,而当病人脱离生命危险,他最需要的则是尽快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

  对于今年以来不断扩大信贷规模,究竟流向了哪里。马红漫表示,信贷资金的现实去向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对与4万亿投资密切相关的国有大型企业而言,信贷资金供给蜂拥而至,甚至出现不惜以极低优惠利率恶性竞争的情形;但另一方面,对于同样嗷嗷待哺的民营企业,信贷资金大多则求之不得,甚至贷款审核进一步强化,信贷市场规模在萎缩而不是扩张。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顾问武承厚则认为,国家启动4万亿投资对煤炭行业短期效果不明显。他表示今后国家对能源主要是优化结构,加大对“短板型”、“欠账型”、“调整型”能源基础设施投入,增强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明确]淘汰过剩产能促升级

  根据现在已经出炉的经济数据,虽然有回暖迹象,但业内基本达成共识:中国经济在底部会有一段时间盘整。“在刺激出口、刺激消费的政策都无法强有力的推动下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后续刺激政策重点应放在产业升级投资上,不但需要投资硬资产也需要投资软资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指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也明确了四万亿投向的关键性: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再次遭遇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而且问题的程度更严重,必须把企业退出的通道给留出来,不能仅仅依靠启动内需,还需要让低素质的企业退出,淘汰掉过剩的生产能力。

  [现状]企业“升级”先于个人

  “民营经济本最擅长发现市场潜力,但却受制于资金供给的不足,很难把来自市场的内生需求做大。”马红漫指出,民企所面临的困难,实质上是由于投资政策所引起的,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在政策上做出调整,如开放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将刺激经济中的潜在能量释放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对能源升级上的敏感度明显先于个人消费。家乐福和乐购等外资商户,已在上海几十家分卖场安装节能型照明控管设施。其一年便可省下100万元,两年便能收回安装成本;另外,也有一些国内外企业将战略调整至垃圾回收产业上来,试图通过垃圾发电研究出新的盈利模式。丝绸股份就是其中看好的一家公司。

  无独有偶,国外投资者也已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产业,包括美国通用电气(GE)在内的大公司,选择了在中国扩展“绿色商机”,GE全球副总裁史蒂夫·福莱德表示:“如果你已可以将新能源化为利润的话,就可以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绿色经济的潜力了。”仅去年一年内,GE在中国销售绿色产品所得是7.97亿美元,占了整个份额的17%。再加上中国政府对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视,GE公司非常看好这一产业前景。

  专家点评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

  要投资在经济瓶颈领域

  □李伟

  对于4万亿的投资计划中有很大部分投到基建领域了,铁路、各城市的建设,会否造成重复建设,能否真正给经济发展增加活力,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这就要看这些投入有没有解决目前中国发展面临的瓶颈。政府投资短期可以解决就业,长远而言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林毅夫表示,2003年到2008年之间,中国经济能实现年平均增长11%。原因就是1998年到2002年之间,中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投资基建领域,比如高速公路、电网、港口等这些当时经济发展的瓶颈上,解决了这些增长瓶颈,此后几年的经济增长才能保持高速度。

  “现在基础设施领域面临的瓶颈肯定跟以往不一样了。 ”林毅夫指出,这次刺激政策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项目已和原来不同。上一次在1998年大量投资基础建设的时候,投资了大量的高速公路,当时需要解决的是省际之间的交通问题,建高速公路是必要的。现在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很多了,建设不是那么急迫了。现在的瓶颈在铁路、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这其实也是投资升级的一种形式。 ”林毅夫指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

  输血型转向造血型增长

  □王毅鹏

  “毋庸置疑,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产生了一定效果,但是输血型的经济增长始终无法替代经济造血功能的恢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对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效果这样评述。

  他分析,目前我们经济的复苏效果更多的还是出现在投资型的 “消费领域”,也就是集中在以前“投资不足”的内地和农村,因为中国经济还存在这种增量的空间。“所以,我们的救市效果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宏观层面上会显得异常明显。”

  “但是,这种政府主导‘输血型’复苏,如果没有产业结构调整的配合,那么今后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由此引起的金融体系整体资产质量的下降,会吞噬掉中国政府今天为挽救经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孙立坚也明确表示了“产能过剩”的隐忧。

  “所以,政府在给实体经济输血的同时,更应该为培养市场造血功能的早日复苏,创造更多制度上的有利条件。”孙立坚呼吁,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复苏和社会和谐的问题,而且更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