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企业走出去疏通资金脉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06:18  金融时报

  记者 牛娟娟

  1978年,日本松下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1984年,可口可乐开始在中国设立瓶装厂;1988年,宝洁打入中国市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的中国,成为全球瞩目的外商投资首选地之一。这些跨国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我国市场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也像当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一样,走上了征战海外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毋庸置疑,“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化时代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中资企业“走出去”遭遇的诸多困难中,企业融资难度大、流动资金不足位列榜首。日前,为支持更多企业顺利“出海”,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旨在对境内企业放款给其境外投资企业的政策进一步“松绑”,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这对于已经建立海外子公司,或者准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行国际并购的中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重磅利好”。

  中资企业“走出去”境遇如何

  近年来,尽管企业海外投资、并购、重组的步伐渐渐加快,然而,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却并不平坦。有报道称,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大体呈“三个1/3”状态,即1/3盈利、1/3持平、1/3亏损。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不少挑战,其中既有对国外政策、法律、人文环境不熟悉带来的诸多不便,也包括对投资项目、合作领域选择不当的风险,还包括企业海外发展经验不足、资金和技术实力不强等客观原因带来的竞争力不足。但综合各种因素来看,企业“走出去”后遇到的最大困难还是海外融资难和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

  对企业来说,资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资企业到海外开拓市场,不仅要有好的产品、技术和设备,更重要的要有资金。资金是一切的保障,但往往中资企业最缺的就是钱。”信达证券策略分析师黄祥斌对本报记者表示,“一般来说,境外企业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缺乏相关信用记录等因素影响,很难从当地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尤其当前经济危机持续蔓延,境外市场流动性普遍紧张,商业银行放贷‘紧上加紧’,中资企业在海外获得融资的艰难性更甚于往时。”

  显然,《通知》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融资难和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进一步促进境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赵锡军表示:“本次政策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在政策层面上给众多企业‘走出去’疏通了资金脉络,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意义深远。当然,有了政策支持并不代表今后的‘出海’将一帆风顺,影响企业海外发展的因素很多,最关键的还要看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对项目的选择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小细节”带来大变化

  此次外管局出台的《通知》不仅进一步扩大了融资主体的范围,拓宽了放款资金的来源,还在简政放权、便利企业方面推出不少新举措:简化境外放款所涉境内划转核准手续,除放款资金由境外放款专用账户汇出境外或还本付息、担保履约等资金由境外汇入境外放款专用账户需经外管局核准外,资金在境内相关外汇账户与境外放款专用外汇账户之间的划转及结汇,境内放款人可持境外放款核准文件等到银行直接办理,无需外汇局核准;此外,对境外放款实行余额管理,即在经核准的额度和期限内,从事境外放款的境内企业可将已经回收的境外放款额度循环使用,改变了原先境外放款按发生额管理的原则,有利于境内企业自主决定境外放款的频率和金额,满足其境外投资企业融资的需要,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毫无疑问,各项“小细节”的改变将给境外放款带来深刻变化。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表示,之前向境外企业进行外汇贷款存在很多限制,《通知》实施后境外放款资金来源更多了,同时手续也简化了,对境外企业的约束也少了,这些将大大促进企业进一步融资、支持其在海外的业务开展。

  赵锡军表示,从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外资跨国公司对外放款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从较为单一的资金来源到允许境内企业在一定限额内使用自有外汇和人民币购汇等多种资金进行境外放款,从相关手续由审批改为报备,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监管当局改变了以往对微观经济行为和经济体的直接管理和控制,取而代之的是管理的弹性和效率的增强。

  他进一步解释说:“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放款问题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体现了管理弹性的增强;直接管理的减少和市场机制的渐渐引入则提高了管理效率;但同时如何保障资金的供需平衡和合理流动、在便利企业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将更多考验着管理的智慧。”

  外汇管理“松绑”底气何在

  近年来,为促进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走出去”,外汇局放宽了对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限制,不仅取消了境外投资购汇额度的限制和允许境外投资企业汇出有关前期费用,规定符合条件的中、外资企业集团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或购汇,在集团内部开展跨境资金运作,还改进了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的管理方式,由原先的逐笔审核改变为余额管理。今年以来,外管局还发布多个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管制。对此,专家和业内人士均表示:外汇管理之所以越来越“松”,主要因为外汇管理有效性和科学性的不断增强。

  黄祥斌认为,外汇管理的“放松”是管理方式不断优化的结果。从此次出台的政策来看,《通知》在拓宽放款资金的来源、简政放权的同时,还完善境外放款的统计监测与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了境外放款人和借款人资格管理,并对境外放款额度设置了两道量化门槛。“应该说,风险防范机制还是很严密的,监管当局在‘宽松’与金融安全之间找准了平衡点,对跨境资金监管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赵锡军表示:“调低门槛,简化手续等一系列的政策‘松绑’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将放任企业对外放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多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以及外汇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外汇管理的方式和理念上也有了很大提升和更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