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谜、悬念和惊魂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03:26  第一财经日报

  陆平

  今年正逢英国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诞辰110周年,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经典致敬单元”中,希区柯克的《后窗》、《迷魂记》(Vertigo)等十部影片将轮番上映。其中,《夺魂锁》由于希区柯克当年要求销毁胶片,观众曾二十多年未睹庐山真面目。

  作为电影史上最具风格和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希区柯克对节奏和悬念的把握一个世纪来几乎无人能出其右,他对于荒诞命运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见更是将其作品推上了艺术的高峰。

  奠基之作《房客》

  希区柯克的电影生涯始于1922年,不过被导演本人视为奠基之作的却是1926年的《房客》(The Lodger)。悬念大师的视野、风格和技巧在这部作品中首次得到了完整的体现。《房客》的出奇制胜之处并不在于惊悚效果或是叙事技巧,而是其出人意料的结尾。嫌疑最大的房客并非杀手这一设定使电影变得更富有意趣,更引人入胜,也更成功。

  一位总是在周二猎杀金发女郎且自称为“复仇者”的连环杀手给伦敦蒙上了恐怖的阴影。影片的开头即是一位尖叫女子的面部特写以及人们在谋杀现场围观的场景。直到15分钟后,姗姗来迟的男主角才进入我们的视线,而之前的铺垫已经成功地引起了观众对于谋杀案和凶手的兴趣。房客这一角色相当出彩,这首先应当归功于其神秘、恐怖和可疑的形象。在以围巾遮住半个面孔的房客登场的那一刻,大多数观众都会认定其为复仇者,只因影像在他身上巧妙地营造出了一种神秘、阴森和威吓的气氛,其效果远胜以往那种不入流的恐怖伎俩——不是令人作呕的画面就是歇斯底里的发作。

  随着金发女郎的不断遇害,影片中各个角色的性格及其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明朗。在发现房客与未婚妻黛西之间的爱情后,警探乔坚信房客即为复仇者,而后者于一个周二晚上神秘离开的行径也证实了房东的猜疑。此时希区柯克将情节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转向了一个经典的刑侦教案——“究竟谁才是凶手?”

  接下来便是故事几近完美的高潮部分,呈现在面前的真相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房客为给姐姐复仇而手刃复仇者。他的神秘行踪也是出于躲避公众视线的需要。在真相大白之前,种种迹象均表明房客即为复仇者,当真正的凶手浮出水面之时,对于前者种种怪癖行径的解释却令人不得不信服。这就是真正的悬念和紧张感,而不是天花乱坠、难以自圆其说的惊骇手法。导演成功地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在叙事过程中不时插入小小的暗示,它们就像是拼图的无数块碎片,起初看上去毫无意义,最终却聚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令人恍然大悟。在这一方面,希区柯克堪称叙事大师,而《房客》便是其初露头角之作。

  巅峰年代之《迷魂记》

  上世纪50年代,技巧日臻成熟的希区柯克达到了其电影艺术生涯的巅峰,并连续推出了《电话谋杀案》、《绳子》、《救生船》等一系列经典之作。其中《迷魂记》在美国公映时反响不佳,毁誉参半,如今却被奉为大师的代表作之一。影评人盛赞其为“一个关于迷恋的梦幻般的故事,一次对于逝去之爱的无望的追寻”。它具备了各种经典的希区柯克元素:观淫癖、悬念、紧张以及一个外表华丽内心冷酷的金发女郎。其独树一帜的摄像角度和技术成为后世导演竞相模仿的对象,作为故事主干的神秘谋杀案亦是不落窠臼,不过,在这部希区柯克的黑色电影里,剧情反而成了次要的部分。

  退职警探斯科特(Scottie)受大学同学之托负责监视后者年轻富有的妻子。这位女子对于其一个世纪之前自杀的曾祖母有一种病态的迷恋。而斯科特在看到美丽的玛德琳(Madeleine)之后便深深为之倾倒。他曾努力将后者从沉迷中拯救出来,最终仍是失去了她。当他在旧金山遇见酷肖玛德琳的朱迪(Judy)试图将后者重新塑造成心中的至爱。整个故事就是在两人如出一辙的迷恋情节中徐徐展开。

  在斯科特跟踪玛德琳之时,电影的节奏变得惊人的缓慢。今天的观众大概会觉得部分影像显得怪诞而混乱,尤其是那一连串难以启齿的梦境给予人一种时空交错的超现实之感;光影和色彩在斯科特的脸上相互交织,使电影具备了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从一开始的绿色调到后来的暖红色和金色调。特定的节奏和雾过滤器赋予了斯科特的偷窥行径一种梦幻般的性感。希区柯克对于摄影机的巧妙操控和面部特写完美地阐释了斯科特的恐惧和眩晕。

  《迷魂记》呈现出希区柯克的巅峰状态及其超前意识,它值得你反复欣赏,那些令人着迷的角色和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令情节上的瑕疵显得微不足道,即使在50年之后,《迷魂记》的魔力依然不减当初,它不仅仅是希区柯克的巅峰之作,更是电影艺术本身的完美体现。

  最伟大之作《夺命狂凶》

  上世纪60年代末的希区柯克陷入由《冲破铁幕》(Torn Curtain)和《黄宝石》(Topaz)所致的低谷,直到1972年,《夺命狂凶》(Frenzy)才令他重拾往日声势,更有机会重游阔别二十年之久的故乡,其中包括他的童年乐园——伦敦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影片开始后不久,一个从屋顶俯瞰街道的特写便成功捕捉到了这个大都市的内在气质。在可怜的被告理查德·布莱尼(Richard Blaney)出场之前,一具漂浮在泰晤士河上的死尸便将观众带入了希区柯克式的惊悚氛围中。本次的主角布莱尼是一位因为偷窃指控而被解雇的蓝领,不同于以往影片中的美国式英雄,他独树一帜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夺命狂凶》的情节与早期作品《房客》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悬念设置、心理分析等方面却有推陈出新之处。和大多数以变态杀手为主角的电影不同,《夺命狂凶》中的杀人动机建立在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显得合情合理而又不落俗套,堪称电影史上对于反社会者最精确最出彩的一次塑造。这的确是希区柯克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创造性的叙事手法、演员们的出色表现、精准的人物塑造以及对人际关系细致入微的描摹无论经过多少光阴的洗涤仍是熠熠生辉。作为希区柯克的最后第二部作品,《夺命狂凶》既是其对于早期创作的一次回顾,更是这位大师的加冕之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