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其军:最大的会场也不够中国留学生用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03:25  第一财经日报

  吕宁

  1994年,张其军获得奖学金来到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那是一个尴尬的时期。英国在1992年刚刚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失业者比比皆是,当地人生活拮据。于是留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当作了潜在的“工作竞争者”遭到排斥。

  1998年2月,邓亚萍为了学习语言,第一次飞往剑桥。张其军恰巧是当时的剑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得知邓亚萍正在寻找住处,临时又找不到合适的目标,张其军就干脆邀请邓亚萍住到了自己家。

  “这是一个非常温馨、幸福的家庭。一家人都很欢迎我这个外来客,卧室收拾得整整齐齐,新换的床单、被子洗得干干净净。”邓亚萍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

  那时,邓亚萍常常与萨马兰奇和奥组委通信,有时会请张其军夫妇帮忙校译。很快,张其军就为邓亚萍联系到了剑桥著名的贝尔语言学校,由专业的教师对她一对一辅导。“她是一个非常聪明、悟性极高的人,很快就能够独立用英语通信了。”张其军对CBN回忆道,“不久她去瑞士洛桑开会,用英语发言后萨马兰奇大吃一惊。”

  在剑桥生活10多年,张其军接触过太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也亲眼见证了中国学生在剑桥生活状态的改变。

  1994年,中国学生在剑桥留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连同家属在内也不到200人。而现在,剑桥来自中国的学生、专家各类工作人员连同家属等人数已达数千人,“以前开会租个教室或一个小礼堂便足够了。现在,剑桥最大的会场也仅能满足30%左右的需要。”

  剑桥日益增多的中国留学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每逢中国春节,许多西方人都会穿上中国服装上街庆祝;中文已成为当地正式的第二外语;用中国字文身,讲一两句中文,也成为了时尚的标志。“这些在10年前都是无法想见的。”张其军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