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核心CPI显示通缩风险未完全解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03:25  第一财经日报

  鲁政委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5月份CPI 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这符合市场预期;PPI同比下降7.2%,降幅较4月扩大0.6个百分点,降幅则显著超出市场预期;购进价格指数(RPI)同比下降10.4%,降幅较4月扩大0.8个百分点。

  CPI环比跌幅扩大

  我们看到,CPI环比跌幅继续扩大,但同比跌幅收窄,翘尾因素上升和生鲜食品是同比跌幅收窄的两大主因。

  5月CPI环比为-0.3%,降幅较4月扩大了0.1个百分点,但由于翘尾因素由上月的-1.9%升至-1.5%,同比降幅反而较上月收窄了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蔬菜和鲜果价格分别同比大涨22.2%和13.6%,则是令CPI同比跌幅收窄的另一主因。

  CPI中食品环比为-0.6%,高于历年5月食品环比均值-0.8%;非食品环比-0.15%,在上月首次转正后再次跌入负区间,跌幅为2002年来最大值。因此,非食品价格继续下行是导致本月CPI环比跌幅较上月扩大的主要因素。

  PPI同比跌幅扩大,环比继续上涨

  PPI同比跌幅继续扩大,但环比已连续两个月转正。本月PPI、RPI同比跌幅创有历史数据(1996年10月)以来新低,但从统计局数据解读新闻稿提供的环比看,PPI、RPI环比均已转正。5月PPI环比上涨0.1%,为连续第二个月上涨,但上涨幅度小于4月的0.2%。RPI环比上涨0.6%,涨幅亦小于4月的0.8%。但由于今年环比涨幅仍显著低于去年5月份的涨幅,因此今年5月份PPI、RPI同比降幅继续扩大。

  加工工业产品价格同比降幅最大。从PPI变动的构成来看,在本月PPI同比降幅较上月扩大的0.6个百分点中,0.4个百分点来自加工工业,0.2个百分点来自原材料工业,采掘工业及生活资料降幅维持稳定,这说明在消化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加工工业所生产的终端产品价格难以快速回升。

  未来物价走势

  虽然近期经济已经止跌,但在仍然存在负产出缺口的情况下,价格显著上升的可能性很小;从同比来看,年内跌幅最大的月份还可能在6~8月间出现。具体来看:

  (1)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增速在0附近震荡,缺乏持续上升动力。

  从商务部公布的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周环比的数据看,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周环比涨幅均在0附近震荡。由于基础建设项目进入实质建设阶段以及房地产业的回暖,5月以来,建材、黑色金属价格开始上涨,但周环比涨幅并不大,涨幅也并未随时间持续扩张。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国内能源产品价格5月初开始出现上涨。矿产品和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较大,并无明显迹象表明上涨趋势已确立,而仍以震荡为主。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价格可能仍以震荡为主。

  (2)核心CPI同比降幅扩大,环比未能“脱负”,说明通缩风险未解。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核心CPI同比数据(扣除食品和能源),本月核心CPI同比-1.3%,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见图表)。回顾过去,2006年6月至去年10月,核心CPI一直稳定在0.5以上,波动亦较小;但2008年9月开始,核心CPI步入下降通道,并于去年12月转负,此后同比降幅持续扩大。考虑到同比数据变化会受基期影响,但观察去年3~5月,核心CPI一直在下降。这表明,今年3~5月核心CPI同比下降并不是由于去年基数上升所导致的,而是物价的真实下降。

  我们测算的扣除食品后的核心CPI(为区别于统计局公布的核心CPI,我们称之为“非食品CPI”)环比变化,也能反映出同样的趋势。非食品CPI环比自去年10月转负之后,在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之后,一度在今年4月转为微幅正增长,但随即再度跌入负增长区间。

  核心CPI同比降幅继续扩大,非食品CPI环比未见企稳苗头,共同暗示着,当前通缩风险尚未完全解除。

  (3)上游产品价格上行压力有限。

  首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空间有限。应该说,全球主要国家集体采用良性宽松政策,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消除市场的通缩预期。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上涨,弱化通缩预期的政策目的已达到;未来的政策取向应会变为避免大宗商品价格的继续上涨构成经济复苏的障碍。

  其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从美国意在支持新能源战略的角度讲,只有在原油价格不低于大约75美元时才能维持。目前离这一目标已经相差不远。所以笔者认为其未来继续上涨空间有限。

  第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对国内的影响微乎其微。这是因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不是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步调整的;铁矿石价格较去年大幅下降。综合这两方面的影响,可能原材料对国内物价的影响目前仍是向下的。

  (作者系兴业银行宏观分析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