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雪 实习记者 杨澜 北京报道
“短期或者中期来看,我没有看到任何对物价稳定的明显威胁。”法兰西银行(即法国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安·诺亚(Christian Noyer)明确表示。
6月11日,即将前来北京参加国际金融机构(IIF)春季会员大会的诺亚接受了本报的书面专访。
诺亚可谓欧洲央行内部的主流派意见代表。欧洲央行似乎总是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相较将基准利率降到近乎零的美联储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面临国际压力,不得不承担“过于谨慎”未能对欧洲经济复苏提供足够动力的指责;另一方面,它又面临欧元区内部压力,成员国担心其非常规政策将在未来导致泡沫。
这一矛盾在上周急剧升温:6月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措辞强硬地批评全球各大央行,称其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经济危机,而欧洲央行也被斥为“屈从于国际压力”。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传统上一向与欧洲央行保持“一定距离”,不就货币政策发表评论,以维持其法律规定的独立地位。因此,默克尔此番明确表态也表现出德国政府对此问题的切实关注。
那么,在可见的未来,欧洲到底面临多大的通胀威胁?
“现在欧元区的通货膨胀水平很低。长期来说,我认为欧洲的通胀预期仍然紧紧与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保持低通胀率的目标一致,即通胀率低于2%。2011年以后通货膨胀加速的风险是很小的。”诺亚说。
对于包括IMF等国际机构提出的,欧洲亦须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的要求,诺亚认为,在全欧洲进行压力测试会非常复杂,“欧洲不同国家的银行系统不尽相同,将对不同地区所做的压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会是一个挑战。”
同日,IIF董事长、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及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Josef Ackerman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与美国相比)欧洲银行业非常不同,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同。我认为在全欧范围内做一个笼统的压力测试并没有太大意义。我们需要的是对这个系统进行一种测试,而非对单个机构进行测试。”
“让人感兴趣的是我们是否通过了这个测试,” Josef Ackermann 说,“我们确实通过了。”
欧洲央行措施都是适当的
《21世纪》:上周,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抱怨欧洲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来会带来新一轮的经济泡沫。然而,美国人却并不像欧洲人这么紧张,比如美联储的主席本·伯南克、保罗·克鲁格曼都认为这并不是我们现在应该担心的问题。你怎样看待欧洲的通胀预期?
诺亚:短期或者中期来说,我并没有看到任何对物价稳定的明显威胁。现在欧元区的通货膨胀水平很低。据研究人员预测,欧元区2009年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在0.1%到0.5%之间,2010年为0.6%到1.4%之间。这反映了能源及其他商品价格的急剧下降,也反映了经济行为的收缩。
长期来说,我认为欧洲的通胀预期仍然紧紧与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保持低通胀率的目标一致,即通胀率低于2%。2011年以后通货膨胀加速的风险是很小的,因为欧元区会采取合适的行动,来保持物价的稳定。
《21世纪》:你认为欧洲央行是否应该走得更远?
诺亚:我们经历的这次经济危机是欧元区成立以来所经历的最大衰退,也是多数其他成熟的经济体,如美国和日本,在过去80年来所经历过的最大衰退。各国央行和各国政府一起,采取了特殊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来应对此次特殊情况。对于欧元体系来说,这体现在前所未有的、长期的、规模空前的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管理措施上。自2008年10月以来,欧洲央行对主要再融资操作的利率降低达325基点;我们还采取非传统的方式,如在所有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使用固定利率全额拨款程序、将到期期限从6个月延长到12个月、购买欧元计价的担保债券等方式,为银行系统提供无限制的流动性支持。
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些措施都是适当的。当然,如果现在的经济前景有变,物价稳定的下行风险增加,管理委员会会重新考虑之前的评估。
欧元区GDP正增长
不会早于2010年初
《21世纪》:包括欧洲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商业信心指数在内的诸多指数都显示了经济复苏的迹象。你怎么判断欧洲经济目前的状况?
诺亚:虽然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但与欧元区相关的调查数据(如采购经理人指数)已出现了明显好转。首先,在经济危机初始受影响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服务业的增长也开始显现。这一增长会为经济复苏铺路。然而,经济复苏是循序渐进的,欧元区GDP的正增长基本上不会早于2010年初。
《21世纪》:欧洲央行是否已经考虑撤出战略?具体会是什么时候?
诺亚:显然,欧元体系不可能永远维持在经济危机期间所采取的特殊措施,要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撤销已经实施的特殊措施。
经济恢复到潜在的增长率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当经济恢复时,我们会谨慎地确定应该以何种步速来退出特殊措施,并将利率提升到正常水平。
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没有太大改变
《21世纪》:我从欧洲学术界听到很多声音,他们认为欧洲央行应该发行欧洲债券。这样一方面,欧盟可以利用中国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多样化,进而增进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你对于这项提议怎么看?
诺亚:我理解中国正在考虑使自己的外汇储备多样化。中国囤积了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因此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有人提议通过其他货币使外汇储备多样化,也有人提议其它投资方式,比如股票或者黄金投资。长期来讲,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还主张把特别提款权变成国际货币。
确实,欧洲提供了多样化的、安全的且流动性强的投资机会:评价最好的主权发行者发行了较大规模的国债,例如法国和德国都是AAA级,意大利为AA级,而且他们的国债的流动性也较强。
但是,欧元系统从来不妨碍或者促进欧元的使用。一个国际货币的作用变化是市场力量和私营经济决策的结果。尽管经济危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但是主要国际货币的相对地位目前仍然没有太大改变。
欧洲各国已进行压力测试
《21世纪》:最近,很多人提议欧洲应该像美国一样进行压力测试,来确保金融体系的运作。你认为欧盟是否需要这样的压力测试呢?
诺亚:在目前的情况下,评估银行的实力非常重要。对于欧洲经济来说,由于银行在融资活动中占核心地位,评估银行的情况更为重要,压力测试对欧洲的决策者很有价值。
实际上,所有欧洲国家的管理者都已经在日常工作层面进行压力测试。我们认为,在全欧洲进行压力测试会非常复杂。欧洲不同国家的银行系统有所不同。比如,欧洲银行业务的重要部分零售银行业务,就与各个国家的国情紧密相关。
将对不同地区所做的压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会是一个挑战,因为至少会计框架就不同。
《21世纪》:根据压力测试结果,你对现在法国的银行系统怎样评价?
诺亚:压力测试是对法国银行委员会的持续监管进行整体的评价。这个测试定期进行,使用包括宏观经济假设、灵敏度分析等各种工具。因此,法国的压力测试并没有一个一致的结果,它是各种各样且经常更新的结果,其目的在于给监督决策提供信息。
根据不同的压力测试的结果,我对法国银行体系的弹性很有信心。法国的银行具有相对较好的偿付能力,而且继续受益于经营业务多样化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最近,一项欧盟范围内的测试也开始了。在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协调下,它覆盖了欧洲主要的银行系统,在国家的层面上运作。
央行是天生的宏观监管者
《21世纪》:法国是泛欧金融监管体制的积极倡导者。你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法国支持的这一监管体制的蓝图?
诺亚:此次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需要采用全欧视角来监督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金融风暴之前的金融稳定性评估正是缺少了系统风险这一部分。中央银行在进行系统风险评估方面具有天生的、无可争议的优势。因此,央行处于欧洲新的宏观金融结构的中心位置具有强有力的理由。
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欧洲级协调部门来维持成员国金融系统之间的公平赛场。在实际操作方面,这样的部门机构应该被赋予更强的约束能力。
《21世纪》:法国央行前行长雅克·德拉罗西埃所领导的高级小组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欧洲金融监管的报告,你对这份报告怎样评价?
诺亚:雅克·德拉罗西埃领导的小组所提交的报告为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诊断和相应的选择。这份报告很切合实际,同时也很有雄心。我从报告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的建议是:欧洲的金融结构应该建立在两个基础上,其一是独立的宏观金融风险评估,其二是更加综合的微观审慎监管。正如我之前所说,中央银行应该在宏观金融风险评估中起主要作用。确切说,这次危机证明,金融稳定需要宏观财政的监管,而不是现在的个体监管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