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轿子的灵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00:08  中国经济时报

  ■梁发芾专栏中国这样一个等级观念极为浓厚的国家,一个人坐在轿子上,由两条腿的人抬着,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充分享受役使他人的快感,才是轿子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内在原因。

  轮子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是,在中西历史上,作用却并不相同。西方人重视轮子,借助力学的原理,使用动物和机械的动力,发明了种种车辆,以致有些国家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中国却从使用轮子的车子蜕变为迷信人的脚板,成为轿子的国度。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中国人口众多,有足够的人力可以抬轿子,使得中国人没有在交通工具的改良上下功夫,最后在交通上落后于世界。这个说法有其道理,但并不全对。

  中国人热衷于轿子,一个原因确实是人口多、劳力足,不愁找不到抬轿子的轿夫。对于官员大户来说,雇轿夫比养骡马更划算,更经济。但不只是这样。中国这样一个等级观念极为浓厚的国家,一个人坐在轿子上,由两条腿的人抬着,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充分享受役使他人的快感,才是轿子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内在原因。

  正因为坐轿子有如此满足感,所以,这种满足感起初只被限定为极少数人的特权。轿子在宋朝已经兴起,北宋并不允许一般人坐轿子;南宋时期,禁令才有所松弛。到了明朝,坐轿成为有钱有权的人趋之若鹜的时尚。虽然朱元璋对于坐轿子的特权也有严格的限制,只许德高望重的高官乘坐,禁止中下级官员和武官使用轿子。但是,禁令总被突破,在明朝的两百多年中,几乎每个时期朝廷都要发布命令申明轿子标准和纪律,禁止超规定超标准坐轿子,甚至也动真格查处违规官员。

  轿子体现的是森严的等级、无尽的荣光。高级官员才可以坐四抬大轿,八抬大轿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官员坐轿出巡,排军鸣锣喝道,仆从前呼后拥,平民百姓走匿回避,回避不及的要趴在路边磕头,不回避也不下跪的被抓去治罪。在当时来说,这是官员最完满的自我实现方式。刘邦当年见到秦始皇出巡的车驾和场面时不禁感叹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在明朝,大量官品尚不足以乘坐大轿的中低级官员,也用极为艳羡的眼光看着出巡高官大轿招摇的风光,莫不心生模仿、攀比、向往之心。冒着被查处的风险,也要坐轿子,摆威风,是当时按规定来说没有资格坐轿子的人们梦寐以求的事。

  人心如此,所以,对于违制僭越的乘轿之风,朝廷越是严厉禁止,下面却越是趋之若鹜,全社会莫不以坐轿子为荣,仿佛一坐轿子,就挤入了上流社会。一些本来还反对坐轿的士大夫们,也呼吁说,如果不让士大夫们坐轿子,那就是有失体统。在从高级官员到中下级官员,甚至引车卖浆者流也要坐轿子以炫耀身价的氛围中,读书人出门不坐骄子,当然是有失斯文,有辱尊严,不成体统的了。

  人人都要坐轿子,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当然不失为一件好事。大量剩余劳动力通过抬轿子而谋到一份养家糊口的饭钱。但问题是,在历史上的那种官本位等级社会中,权力阶层的奢侈享乐,往往并不在市场中进行平等交易。在明朝,中央大员外出视察,无不向地方强行“索轿”,地方官员当然不敢怠慢,就给老百姓强派抬轿的差役;而地方官员为了巴结上峰,即使上峰不开口,也知趣地预备了大轿伺候。给上级来人备轿子,抬轿子,成为官场潜规则。流风所及,有些官员告老还乡,一定要请求或命令途径的地方给他伺候大轿,突出衣锦荣归的声势;一些家居的士大夫、绅士,也往往向当地的政府索要轿子办理私事。地方伺候大员的轿夫,有些是无偿的差役,有些是花钱雇的,但是雇轿夫的钱仍然得当地百姓承担。地方给上级官员抬轿子,成为地方的沉重负担。尤为可恶的是,一些上级大员不但要乘大轿,他们对于轿夫也是百般欺凌摧折显示威风,1447年四川按察使曹泰巡视地方时,居然把轿夫活活打死。

  官轿是如此地挥霍扰民,嘉靖时期的一个叫做张永明的官员,就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要求查处这样的官员,他在奏疏中说,南京太仆寺卿王某,升光禄寺卿(正三品)赴任,王某和家口坐八抬大轿3乘,四人大轿4乘,总共用了340个扛夫和轿夫,一天花费差银40余两,从南京到陕西三千里路,浪费差银不下千两。当年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200多元人民币。按200元计算,一个人升官到他乡上任,只抬轿子和扛行李的花费就是20万元人民币,这派头确实让人瞠目结舌。

  轿子虽然风光,但是与现代化的小汽车相比,却相形见绌。所以,当西方的小汽车进入中国后,轿子立刻被小车取代。轿子虽然寿终正寝,但其灵魂却在小车中延续下来,我们把舶来品的小车叫做“轿车”,就是说,虽然是汽车, 是用轮子而不是脚板的,但是,本质上它仍然如同轿子,是等级的象征,特权的符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