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字显示,5月我国CPI、PPI继续维持同比负增长,但不少分析师还是认为,价格指数将触底反弹,通缩隐忧将逐渐弱化,而未来通胀预期将日趋浓厚。而中金公司在之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则表示,中国信贷环境宽松其实甚于美国。
信贷环境宽松甚于美国?
中金报告指出,中国信贷环境宽松程度甚于美国,虽然短期通胀压力未现,但因流动性过剩而导致的资产价格出现泡沫的风险上升。目前,中国基础货币总量超过美国,而广义货币存量基本与美国持平,M2和贷款增速以及广义货币增速与名义GDP之差也远高于美国,显示中国信贷环境宽松程度甚于美国。
深入探求其原因,中金公司发现美国的数量化放松货币政策导致了其基础货币激增,但金融机构谨慎放贷的状况未有改善,使得贷款增速和货币乘数大幅下降,广义货币增长乏力。中国虽然未实行数量化放松货币政策,但受政府刺激政策的推动,银行信贷爆发性增长,使得货币乘数强劲攀升,推动M2增速大幅上升。
另外,从利率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利率变化对通胀预期不敏感,更容易出现流动性过剩。
报告分析,美联储实行数量化放松政策后,市场通胀预期显著上升,导致近期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急升,同时美元贬值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更强化通胀预期。而中国由于货币政策与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再通胀预期未必使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利率对通胀的敏感性较低,负反馈机制缺失,更容易导致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出现泡沫的风险更高。
报告指出,政府应确保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防止货币过度宽松引发的资产价格泡沫,提前调控,以规避未来泡沫破裂带来的打击。
货币政策年内难言改变
尽管市场普遍存在通胀预期,但多位分析人士也表示,短期内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大的调整。
“我们现在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接下来变化不会太大。”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在国际金融协会(IIF)春季会员大会间隙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经济总体依然处于通缩阶段,通胀的预期主要来源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
一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分析师也表示,通胀的到来尚需时日,不过未来确实存在通胀的可能,考虑到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下半年央行将加大关注力度,进行适当的微调,但货币政策年内进行大幅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则认为,短期内,我国通货紧缩压力仍将存在,而长期又有出现通货膨胀的隐忧,因此未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把握好灵活性和前瞻性。
“当前防通缩仍是稳定物价的主要矛盾,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应该保持。同时,对于未来通胀抬头的隐忧,虽然目前不宜过于夸大,但也要有应对之策,应提前通过货币政策的微调,来防止将来可能出现的通胀风险。”唐建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