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克服严重旱情 夏粮丰产基本实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截至6月8日17时,河南麦收面积达6221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8.8%■本报记者杨崇伟马东方

  5月末6月初,中原大地,麦浪金黄。12.5万台联合收割机会战于此,不间断地在广袤的麦田里耕作,吐出一堆堆金灿灿的麦粒,传递着麦农丰收的喜悦。

  6月8日,落下全国土地流转第一槌的河南沁阳市种粮大户李大牛,得知自己承包的280亩地,能打出近25万斤小麦时,高兴地说:“别看今年大旱,可是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村里的井、渠分布又合理,村里统一安排后,我的地浇了两三茬呢,一点都没渴着。”

  据了解,截至6月8日,河南省已收获小麦6221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8.8%,其中机械化收获5949万亩,机收率 95.6%。河南夏粮丰产已基本定局,总产有望与去年持平略增。

  决战: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河南夏粮种植面积稳定在793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7890万亩以上。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506万亩。

  5月26日,2009年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在驻马店市启动,河南省整个麦收工作由南至北逐步展开。

  河南农业、公安、交通、气象、农机等部门已扎实开展了今年农机跨区作业的各项工作。河南农机部门提前组织的400多万台农业机械,目前已分赴各成熟麦区展开作业,主力机械联合收割机达到12.5万台以上,比去年增加了5000多台,其中引进省外机车2万台左右,确保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5%左右。

  夏收被群众称为“龙口夺粮”。短短半月,夏粮主战区:河南7890多万亩小麦已进入收获的扫尾阶段。驻马店、南阳、信阳,漯河、许昌、平顶山小麦收割已结束。安阳、濮阳、商丘、鹤壁等市麦收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目前其他主要麦产区麦收面积和收获比例分别为:周口946.6万亩(88.92%)、郑州229万亩(87%)、洛阳309万亩(85%)、开封317万亩(70.6%)、商丘331万亩(39.5%)、新乡400万亩(79%)、焦作160万亩(69%)、济源29万亩94%、安阳132万亩(29%)、濮阳107万亩(32.5%)。河南部分收割机已开始向省外转移。

  6月7日,焦作市农业局长宋作实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河南大旱之年却获取了全国小麦万亩高产之最,温县赵堡镇、修武县周庄乡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58.3公斤和622.6公斤,孟州市城伯镇万亩示范片亩产突破了685.7公斤,均超额实现了农业部确定的高产创建目标。”

  有农业专家分析,河南麦收进度加快,得力于中央及河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机收服务准备充足,为适期收获和颗粒归仓提供了保障。

  抢战:力保夏粮丰产

  去年10月下旬至今年2月上旬,河南发生了历史罕见、长达100多天无有效降雨的严重旱情,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涉农部门发现早、行动快,及时研究制定和下发《河南省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规程》,开展了查苗情、查墒情、查虫情的“三查”工作,实施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600抗旱保丰收行动”等活动,努力做到重旱地区少减产,轻旱地区保丰收,不旱地区多增产。

  全省广大干群逐步扭转了夏粮生产的不利形势,为夺取丰收争得了主动,较好促进了旱区小麦的苗情转化。3月中旬有关调查显示:河南全省小麦一、二类苗面积分别达到了54.9%和32.8%,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8百分点,小麦长势是近年来较好的年份。

  6月6日,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接收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去年河南麦播最大的亮点:小麦播期适中,主导品种突出,实现了一播全苗的目标。

  据了解,去年秋播时,天气较好,土壤墒情适宜,河南全省小麦不仅实现适期播种、足墒下种,种足种好和一播全苗的目标,而且主导品种突出:郑麦9023、郑麦366、百农矮抗58以及周麦系列、温麦系列、新麦系列等优质小麦主导品种突出,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越冬前河南全省小麦一、二类苗面积比例达到86%,是近年来较好的一年。

  魏仲生介绍,加强麦田中后期管理,强化了“一喷三防”工作是夺取夏粮丰产的关键。

  根据小麦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情况,涉农部门主要抓住了四方面管理措施。一是强化病虫害防治。按照“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要求,主动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努力提高防控效果,以减少病虫危害。二是强化科学浇好灌浆水,主动因地制宜,并对过湿和浇涝地块,搞好清沟排水,防止根系早衰。三是强化科学开展叶面喷肥,注重促进籽粒灌浆,以提高小麦粒度。四是强化“三防”,注重对易受干热风危害麦田管理,全力减轻病虫害、干热风和倒伏的影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