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外资投行集体唱多楼市 房地产强势复苏存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 02:5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林喆

  房地产强势复苏 真实还是幻象

  从成交量激增到销售均价抬升,继而到开发商土地购置信心的恢复,房地产业复苏似乎正在挺进“实质性”阶段。伴随着行业的最新变化,5月份以来,内外资投行、主流券商研究机构开始集体“唱多”房地产。

  在此背景下,A股和港股房地产板块走出了一波凌厉的上攻态势。从5月第一个交易日开始至今,A股房地产(申万)指数累计升幅近20%,恒生地产建筑行业指数累计升幅超过25%,远高于同期大盘的涨幅。

  十余份机构研究报告认为,“一线开发商去库存化进程已接近尾声,短期内突出的供需矛盾将助推房价上涨,而土地市场升温和新开工增加将明显改善房地产投资,行业景气度有望走出低谷。”

  业内专家指出,抛开投行、机构集体唱多的利益驱动,房地产业调整的阶段性底部已经确立。至于全国房地产市场回暖能否持续,行业景气能否重回上升通道?乐观的看法正在占据“上风”。开发商虽然表态“谨慎”,但实际的行动却在印证复苏的趋势。

  不过,房价和地产股股价大幅上涨也在加剧市场对于泡沫的担忧。在通胀预期下,楼市投资性需求正在抬头;而低利率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购买力。如果房价上涨导致自住消费型需求退场,那么楼市复苏会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刚性需求是否会萎缩

  5月以来,瑞银、花旗、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高盛、野村证券等国际大行纷纷发布研究报告,看好中国房地产。而他们立论的基础,无一例外都是“刚性需求释放带来成交量强劲回升,并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野村最新报告便认为,内地房产市场会继续强劲,预期2010年成交量升至7.4亿平方米的纪录高位。

  无独有偶,中金、申万、国信等国内投行和证券研究机构也一致唱多房地产业。他们认为,地产行业在需求旺盛、政策扶持而供给难以有效释放,因此下年底见底回升较为确定。

  但从重点城市最近的销售数据看,楼市已开始呈现“疲态”。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已连续数周环比回落,距离4月份的高点已下降10%-20%。这被空方人士看成是累积的刚性需求逐步释放殆尽的结果。

  所谓的刚性需求,是否真的如机构报告所预期的那样,能持续释放,并给房地产业带来复苏的原动力?

  申银万国江征雁也指出,我国房地产需求每年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目前,我国“大城市化”仍在进行,大城市服务业定位和城市吸引力使其每年常住人口增长仍较快,从而带来新增住房需求。一线城市常住人口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除广州略低为1.3%外,其它三个城市都在2%以上。另外,政府推动的拆迁带来大量刚性需求,且在一线城市,而这部分需求有较强购买力。

  从短期看,地产专家认为,累计需求使得今年的潜在需求量巨大。而近期市场成交回落,除了涨价因素以外,开发商新增供应和库存减少也是重要原因。但房价上涨过高导致购买力透支,可能造成交量大大低于均衡状态;同时投资性需求兴起将明显抑制住房消费,这依然值得警惕。

  房价泡沫是否在膨胀

  按照行业复苏的逻辑,交易活跃必然带来价格上涨。高盛预计,预期2011及2012年中国楼价将每年上升10%;摩根士丹利预料未来12个月,楼价升幅在5%-10%,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升幅更大;野村证券的报告更为乐观,预计今明两年中国楼价有10%-15%的升幅。

  “2008年的调整,主要城市房价下调有限。北京等一线城市与2007年的高点相比,房价也就降了20%左右。现在又涨回去了。”一位从事新房代理的资深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认为,降息带来的购房成本下降,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地产商的提价所取代。

  那么,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开发商进一步提价,是否意味着房价泡沫正在越吹越大?而未来泡沫破裂的风险是否也在集聚?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中国家庭收入增长整体强劲,预计这种增长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不变。而相对购买力(房价相对于家庭收入)在2008年得到显著改善。而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下降也在提升住房购买力。目前第一套房抵押贷款的实际利率比2008年8月的水平低约250个基点,短时间内降息幅度巨大。

  中金公司白宏炜认为,全国性地产泡沫并不明显,对中国大部分中小城市来说,价格水平并不是很高,而泡沫主要集中在主要的一二线城市。他预计,房价难以实现较为理想的调整,一线城市房价泡沫将维持。随着流动性的增强,主要城市房价泡沫可能进一步加大。

  但建设银行一位信贷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他的担忧,“四五年前,个人按揭的年限一般是8年或10年;到了2006年,按揭年限上升到15年、20年;而现在,普遍是20年以上,30年的也不在少数。房价如果继续上涨,很多刚性需求群体已无法通过延长还款期限买得起房了。”

  显然,个人买房的“杠杆”已明显放大,月供的压力也已大幅增加。而且,目前是低利率环境。一旦经济复苏明确,通胀压力上升,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所收紧,届时,购买力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削弱,前期因贷款宽松和利率低廉造成的房价泡沫,很可能出现破裂的风险。

  政策调整是否还很远

  “去年11月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反弹,与政策刺激直接相关。在宏观经济确定性步入上升通道之前,调整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很小。”投行人士认为。但是,定量宽松的货币投放造成的通胀预期正在加强。而房价回归历史高位后的进一步上涨,也可能引起监管层的警惕。

  在地产圈内,对调控的担忧已现端倪。“我们担心,明年政府对房地产的刺激政策有变,信贷政策可能收紧,届时市场将重回低迷。”首开集团一位投融资经理坦言。

  联合证券鱼晋华认为,供求关系逆转造成房价温和上涨可以被市场接受,但在通胀预期下,更多投资性需求的释放将推动房价泡沫化,这也是政府所不愿看到的。而宽信贷和低利率金融环境的结束,将终结楼市的“好日子”。

  那么,政策调整的时间还有多远?

  国信证券方焱认为,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在低位徘徊,因此后市行业政策仍有望“偏暖”。申万最新报告也认为,未来一两个月仍将是政策的“真空期”,在决策层无法确定经济出现明显回升趋势之前,房地产政策出现紧缩概率不大。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即将公布的5月份数据有望向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环比均呈增长趋势,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接近33%,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在9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6.8%,比1-4月份提高近2个百分点。随着开发商信心的恢复,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如果房价上升过快,面临的政策风险将加大,其中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包括: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按揭贷款利率水平等。

  ■ 嘉宾访谈

  □主持人:于萍

  □主持人:于萍

  嘉 宾:长江商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梅建平

  房地产销售已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长,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开始出现全面回升。与此同时,土地市场重现活力,5月份北京、上海、深圳和重庆等大城市土地购置面积率先出现增长。

  中国证券报: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房价不断上涨。近期一些城市出现“价涨量跌”的现象,是否意味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重新出现泡沫?

  梅建平: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上升通道,是市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正常反应,因此不存在泡沫之说。我国部分经济指标推动了房价上涨,包括房地产市场供给、开发商资金状况以及货币政策。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也产生一定影响:一是利息较低,这意味着房地产持有成本大幅下降。二是货币供给增长速度较快,使人们产生通胀预期。而房地产作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之一,将引发大量投资需求。三是房地产贷款较以前容易,开发商资金面宽裕。再加上一季度销售向好,存货出清同时有上涨预期,因此开发商目前普遍采取涨价策略,从而造成市场价格上涨。

  对于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泡沫还要看美国经济是否出现第二次触底。如果中国经济随美国经济第二次触底而表现出衰退迹象,那时再看当前的房价可能会认为存在泡沫。

  中国证券报:我国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化已进行到何种阶段,是否已接近尾声?

  梅建平:由于相关数据不够透明,因此很难统计目前开发商手中具体持有的土地性质和储备数量。但可以肯定,我国土地存在结构性稀缺。质量较差的土地供过于求,地段较好、交通方便的土地则较为稀缺。然而由于动迁费用、产权复杂等问题,我国的土地使用还未达到经济效用的最大化。对于耕地18亿亩的红线,国家可以采取类似“碳排放”的做法,将边缘地区或农业大省的开发额度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支付。

  中国证券报:未来新房开工率是否会继续好转?国家是否会对房地产政策进行调整?

  梅建平:我国将会继续执行对房地产的有利政策,未来行业开工率将进一步好转。鉴于当前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仍未释放,主要原因是购房首期付款要求较高,因此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降低中低收入者的首付比例、提高贷款额度,刺激行业发展,加强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

  目前我国内地与香港均采取30%的首付政策。香港银行体系由于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为了保持银行体系健康而不得不采取较高首付。但内地与香港“小政府大市场”的策略不同,因此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对中低收入阶层采取低首付比例或其他住房补贴。

  根据日本的经验,我国的土地价格以年均15%-20%的速度上涨都属正常范围,同时劳动力及建材成本也在上升,因此20%的首付是安全的。让更多民众能够买得起房,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大有裨益。

  中国证券报:目前是买房的好时机吗?未来房价是否会进一步上涨?

  梅建平: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不能割裂分析,股市走势和资金面都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由于目前资金面较充裕,市场处于上升通道,因此就未来趋势看,房价可能会越来越高。首要原因是土地的稀缺性,其次是基于通胀预期。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美都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进行结构调整。预计明年出现类似2008年上半年的大幅宏观调控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房价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幅下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对劳动力过剩等问题,我国不得不采取宽松的政策。如果有经济能力,通过购房抵御通胀将是合理的选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