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再推小额贷款公司新政:可提前半年增资扩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9日 01: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刘华

   浙江将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模式。

   6月8日,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对本报透露,浙江省金融办、省工商局等部门联合起草的有关进一步加大扶持浙江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预计本月内获得浙江省政府审批。该文件将解决其定位、减轻税负、资金来源、扩大经营范围及服务管理等问题。

   按照这一政策,小额贷款企业可提前半年增资扩股,而此前规定的期限是一年。这对面临“无米下锅”的小额贷款公司而言,不啻于一场“及时雨”。

   60%小额贷款公司缺钱

   小额贷款公司在浙江率先试水以来,受到了中小企业的热烈追捧。

   “温州小额贷款公司起初生意兴隆,这表明市场认同度很高。”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本报说,截至4月底,温州8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8.90亿元,共计2411笔,其中50万元以下贷款累计占了将近一半。

   周德文指出,温州有36万中小企业,而目前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仅有8家,按照每家2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来算,贷款额度也只有16亿元,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乐清市正泰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刘阳证实,该公司去年开业后很快就闹“钱荒”,直到今年3月总算等到银行的1亿元授信,但到5月中旬又贷光了。现在还有五六个大客户等着贷款,只能等资金回笼再放贷出去。

   类似问题在温州相当普遍。又如,注册资本金1亿元的平阳恒信小额贷款公司去年12月开业,截至今年1月底已办理发放贷款236笔、放贷金额达2.06亿元,几乎无钱可贷。

   “这就像一个水池,只能放水,却不能往里注入新水。”温州鹿城捷信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符加嵘说,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也不能追加资本金,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也不能超过自有资金的50%,因此持续运营问题遇到了挑战。

   浙江省工商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浙江省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中,60%的公司资金都贷光了,无法满足微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截至3月末,浙江省共批准成立小额贷款公司56家,已登记注册了54家,注册资本总额77.05亿元,累计贷款146.61亿元计15991笔,户均贷款45.87万元,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缺口。

   郑宇民分析,按照原来的政策,小额贷款公司可向商业银行申请额度为注册资本金50%的授信,但即使得到授信这笔钱也是杯水车薪。并且由于身份不明,小额贷款公司难以像金融机构那样按利差征税,而要按照全部贷款利息收税,所得税25%、营业税及附加5.56%,无形中加大了经营风险。

   他认为,改变小额贷款公司陷入“无钱可贷”的停工状态,首先要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规模,并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普及。

   金融牌照难题

   本报获悉,为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燃眉之急,浙江省金融、工商等部门联合起草了“进一步加大扶持浙江小额贷款公司的若干意见”(草稿),预计本月内将由浙江省政府审批通过。

   上述意见稿提出,只要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和小企业成效显著、内控制度健全的,可允许其在业务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提前半年按规定程序实施增资扩股——而根据《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一年后才可增资扩股。

   同时,对稳健运行一个年度考核评价达标,内控制度健全、法人治理严谨、不良贷款比例低于1%、考评优秀的小额贷款公司,报经省小额贷款试点联席会议批准,可开展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新业务试点。

   另外,对于考评为优秀小额贷款公司,其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印花税,以及其缴纳的所得税归属浙江省以下地方部分,3年内可由同级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小额贷款公司‘存贷合一’业务应该尽快放开。”宏达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沈向晟建议,鉴于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浙江应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存贷合一”,并放宽“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等限制。

   周德文对本报说,央行和银监会去年5月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可在股东自愿的基础上改造为村镇银行。但依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25条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即使小额贷款公司可转为村镇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民营企业必须放弃部分股权。

   正泰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南存辉就此建议,银监会应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在转型为村镇银行时维持原有的股权结构基本不变,商业银行可以参股,但不一定为最大股东。“这样既有利于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又从真正意义上规范民间融资、打击非法融资。”

   但值得关注的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近日公开表示,小额贷款的从业人员存在认识误区,“国家推出小额贷款公司,目的是培养贷款零售商,并不是想为这些人进入银行搭台阶”。

   由此看来,小额贷款公司能否成为金融业“正规军”,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