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瀛禄:黛安芬不可能更便宜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8日 16:32  赢周刊

  赢周刊记者 翁申霞

  黛安芬作为一个内衣品牌早已为中国消费者熟知,但作为一个年销售额10个亿的公司,却一直在公众面前保留了神秘的色彩。鲜有人知这是一间德国的家族式企业,甚至不少人以为黛安芬是本土品牌。日前,在第二届黛安芬触动创意设计大赛中国区决赛的现场,记者就品牌策略、生产布局、销售渠道等话题,与黛安芬中国总经理林瀛禄进行了访谈,解密这个全球最知名内衣品牌的经营之道。

  林瀛禄简介:

  黛安芬中国(盐城妇女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

  1960年代生于台北市。18岁进入中国文化大学主修摄影学,曾在一家时尚杂志从事摄影工作。之后便转向消费品和个人金融产品的行销管理领域。

  1996年受聘于一家英国的消费品公司任中国华南区总经理,从此开始“新游牧民族”的生活。事业足迹在几年间遍及中国内地、港澳台以及东南亚。

  2005年加入黛安芬至今。

  抓住中国女性的自信

  赢周刊:据说在黛安芬的公司里有这样一个房间:一侧墙壁是一整面镜子,镜子后的房间可以清晰地听到这边的谈话。这个房间会定期邀请消费者来试穿内衣,而您和您的同事则在房间里听她们对内衣的评价。在中国也是采用这种办法来了解消费者偏好吗?

  林瀛禄:黛安芬在全球都是用这种方式做市场调研,目前上海的办公室就有这样的房间。

  赢周刊:除此之外还采用哪些市场调研方式?

  林瀛禄:对消费者的调查有很多方法,一般是在消费者购物之后在店内对消费者进行访查,这部分是请独立的第三方市场调查公司来做。

  赢周刊:通过这些调查,您发现国内外女性对内衣的消费习惯有什么不同?

  林瀛禄:很不一样。中国内地男女比较平等,女性比较独立自主,也比较有自信心。中国台湾和日本的女性更重视她的先生怎么看,而内地的女性选择的空间更大,更重视自己穿起来的感觉。

  赢周刊:国内不同地域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否也有差别?黛安芬各地门店如何根据这些偏好来选择上架款式的?

  林瀛禄:最大的区别在颜色和款式的选择。我们选择上架款式有一套标准,我们会做消费者分析,根据对颜色和款式的喜好、对流行和时尚的理解、消费能力将消费者分成四类,然后将不同的商场所吸引的不同消费层次、行为的消费者再分成四类。四乘以四一共有十六种不同的消费群,再根据消费群来进行产品选择。

  国内工厂制造五成外销

  赢周刊:在国内销售的黛安芬产品主要都是在国内生产的吗?

  林瀛禄:我们的两个生产基地分别在江苏盐城和海南岛,但是生产是根据全球的需求来决定的。因为全球的供应链并不仅仅看国内。我们也进口很多黛安芬在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因为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赢周刊:这两个工厂的分工有什么不同?当时为什么选择在海南开厂?

  林瀛禄:中国是世界工厂,对黛安芬来讲也是一样。两个工厂成立的时间不一样,当时先有盐城的工厂,后来觉得还不够,又在海南扩充了一个工厂。这两个公司并没有显著的分别,生产的技术、品质是一样的,但两家公司的股东不一样,海南的工厂是黛安芬全资公司,盐城的工厂75%属于黛安芬,25%属于悦达集团,但是经营和管理全部由黛安芬德国总公司派来的员工在做,生产和流程都是全球标准化的。之所以选择海南,跟海南当时的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有关系。

  赢周刊:在中国的产能中,外销的比例有多大?

  林瀛禄:中国这两个基地产能有超过50%是外销的,外销给黛安芬日本分公司、南美分公司以及欧洲公司。

  中国工厂只是全球供应链一环

  赢周刊:这两个工厂的产品类别有没有区别?是否某个系列的产品只在一个工厂内生产?

  林瀛禄:是的,同一款产品只会在一个工厂生产。工厂产品类别是根据全球的需求来安排的。比如某一款产品,我们觉得在斯里兰卡的工厂生产更合适,就在斯里兰卡生产,如果觉得在越南生产合适,就在越南生产,这些生产中心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赢周刊:国内这两个工厂的产能占黛安芬总产能的多少?

  林瀛禄:黛安芬在全世界有13个工厂,分布在亚洲的比较多。国内两个生产中心的生产能力目前大概占整个黛安芬的20%,日本已经没有工厂,中国做的产品很多销往日本。

  赢周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供应链,如何解决仓储和物流的问题?

  林瀛禄:我们目前有两个分销中心,两个工厂各有一个,将来会变得更集中更专业。长远地看,这属于供应链的一环,如果产品是外销的话,应该更贴近工厂,如果是内销的话,会更贴近市场,比如在海口,气候会影响到运输,将来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黛安芬的物流配送绝大部分交给EMS做,大家有一个长期的合作。

  去年销量增两成

  赢周刊:中国市场占黛安芬全球市场的多少份额?

  林瀛禄:黛安芬在全世界的营业额是25亿的瑞士法郎,中国的零售额是10亿元人民币,因此中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到5%。

  赢周刊:黛安芬去年的的销售额是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销售目标是多少?

  林瀛禄:亚洲去年整体表现都比较好,中国位列前三名。就中国的销售情况来说,2008年第四季度相对比以前增长放缓,但仍然是有增长。去年营收同比增长了20% 以上。今年的目标我们没有做太大的调整,只是比较务实的向下调了一点,希望能有10%~12%的增长。

  赢周刊:黛安芬目前在中国有多大的市场份额?

  林瀛禄:在全国百货商店内衣这个类别里,黛安芬已占据2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不考虑进入中国超市

  赢周刊:我的朋友在泰国旅游时发现,黛安芬是在超市里卖的。同样是亚洲市场,为什么选择完全不同的消费渠道?以后国内是否也会选择类似泰国的销售策略?

  林瀛禄: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黛安芬来亚洲已经超过40年,泰国也是比较早开始的。另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一样,中国消费者对品牌形象、购物环境、服务品质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在欧洲,可以看到消费者喜欢到超市买内衣,她不需要什么服务,自己挑选、结账就走了,在那种消费环境里,内衣在比较高档的超市也能卖。可是在中国不是这样,中国消费者会觉得在超市买内衣是很低档的,所以黛安芬在中国是一定不会进入超市的。对于女性来说,其实买内衣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有一个很长的流程,所以我们会对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协助她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适合她们的产品。

  黛安芬不可能更便宜

  赢周刊:会不会因此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价格相差很大?

  林瀛禄:不会。因为黛安芬的产品其实非常非常多,在泰国或越南的消费力不是很强,我们也会与别的品牌去竞争。黛安芬在所有的国家定位都是高端的,但并不意味着在泰国和在中国会卖同样的价钱,因为面料、做工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赢周刊:黛安芬一直做高端品牌,面临其他品牌的低价竞争是否会考虑细分市场,做一些相对低端的品牌?

  林瀛禄:我们目前有三个成熟的品牌,适合给不同的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时尚性感的Triumph,优雅高贵的VALISERE和年轻舒适的Sloggi。我们不会做更便宜的产品,因为黛安芬的理念是优质、创新、时尚、舒适,成本就摆在那里。

  赢周刊:是否有收购其他品牌的计划?

  林瀛禄:目前没有收购的计划也没有引进其他品牌的计划,我想这跟黛安芬这个家族企业的理念有关。它不求赚最多的钱,但它要做最好的产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