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抄底国外汽车资产经营还是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12:56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2时25分报道,自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中,克莱斯勒、通用已经破产重组,福特也已经是“风雨飘摇”。而这一切,对于目前仍蒸蒸日上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却是难得的机遇。正是在这样的利好环境下,国内汽车厂商“海外抄底”国外汽车资产的传言此起彼伏。

  今年5月,吉利筹备收购萨博。但是通用汽车收窄了萨博潜在竞购者的范围,以致由吉利控股集团牵头的一个投资集团退出对萨博的竞购。北汽5月份发出了入股欧宝的意向书。但是其并没有在竞标截止日之前及时提交竞标书。不过,如果欧宝与麦格纳的交易失败,北汽仍有希望收购欧宝。

  兵器装备集团总经理徐斌在和沃尔沃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阿姆斯特朗日前接触时称,希望和沃尔沃能够尽快签订有关协议。国内许多业内人事一致认为,徐斌所说的这个协议应该就是收购沃尔沃的相关协议。

  为什么近一段时间,国内多家汽车企业想要海外抄底国外汽车资产?他们的做法能否成功,又是否明智呢?中国之声连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高级研究员贾新光进行解读:

  中国之声:你是怎么看待中国多家汽车企业想要收购海外汽车品牌这个做法呢?

  贾新光:实际上中国汽车工业比较紧缺的资源之一就是品牌资源,其次是技术资源,现在通用要出售一些品牌和一些资产,这样中国汽车工业购买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国之声: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还没有十分成功的案例,您认为收购悍马,包括其他汽车企业海外收购的意向能够成功吗?

  贾新光:应该说存在风险。第一次上海收购双龙失败了,其经验教训对其他企业应该是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所以,我认为这次(收购悍马)肯定在收购之前已经很认真地研究了国内外并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另外,这次收购本身可能不是太麻烦,但是收购以后的管理,是今后真正的课题。因为有些资产就通用多少年也没有好好管,也没有管好。

  中国之声:其实中国的汽车业还处在走向世界的初级阶段,还不够成熟,所以有分析人士认为现在的海外收购是不明智的,甚至有人认为是在炒作,您觉得是这样吗?

  贾新光:我认为现在应该说是抄底的时候,因为是破产之后的出售,在时机上更合适一些;另外购买过程还有进一步的研究,企业肯定会权衡;至于有人说炒作,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中国之声:您看好这种企业行为吗?

  贾新光:现在不能说好还是坏,因为在全球来看,并购的成功率应该也就是一半对一半,现在有一种理论,就是盈利越多的项目可能风险就越高,如果把工作做得细的话,有可能减少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