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跟风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3日 23:43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实习记者 李真)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银行理财产品,你该如何选择?

  数据显示,在4月份到期的455款银行理财产品中,仅有不到87%的理财产品实现了预期收益,这创下了去年8月以来的历史新低,在43款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近六成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与股票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中多数更是零收益。

  从银行实现收益能力看,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位居中资银行前三名。

  近六成未实现预期收益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报告显示,4月份共有455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其中仅有86.59%的产品实现了预期收益,这创下了去年8月份以来的新低。

  当月到期产品零收益和负收益情况较为严重,有14款产品到期实际收益为零,且基本上都是挂钩股票类理财产品,4款产品实际到期收益为负。

  在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实际到期年收益率与预期偏离最大的,是1款投资于基金的理财产品,到期实际年收益率为-14.47%,除这款产品外,另外还有3款证券投资类产品收益也为负。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太雷告诉《投资者报》,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零或负收益的原因首先是产品结构设计问题,当月到期出现零或负收益的产品大多与股票挂钩,其收益受到股市影响,对股票看涨或看跌的方向性选择,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收益;其次,产品进场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若恰巧于挂钩标的下降区间进入,同时产品结构设计又是看涨方向,没有保本、保息策略的产品必然会出现零或负收益。

  从产品类别来看,由于一年期、两年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从今年开始将陆续到期,但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并没有明显回暖,预计将集中出现结构性产品收益“滑铁卢”。

  事实上,今年前三个月对此已经有所体现,4月份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更充分体现了这一点。4月份共有25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占全部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的58.14%。其中15款挂钩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均未实现预期收益,多数为零收益。

  央行连续降息对降息前或降息期间发行的部分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不利影响仍在继续,在4月份到期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中,30款未实现预期收益,27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令人欣慰的是,票据资产类和债券与货币类理财产品继续保持着稳定的收益实现能力,均实现了预期收益。

  在外币产品中,澳元产品收益率领先其他外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及招商银行的澳元产品实际收益以8.5%稳居高位。

  投资于特殊对象的理财产品也表现不俗,如深圳平安银行的安盈理财0817和0811,这两款人民币理财计划都取得了高于7%的年收益率,成为到期理财产品中的亮点。

  从银行实现收益能力看,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位居中资银行前三名,渣打银行和恒生银行位居外资银行的前两名。

  发行热情不减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报告,4月份全国有46家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41款,与3月份的474款相比,尽管发行数小幅下降,但发行主体持续增加,部分中小银行开始参与理财市场,例如去年刚刚完成更名的成都银行4月份发行了首款产品——“锦城一号”人民币理财产品,并于5月5日提前结束募集,正式成立。

  虽然有半数以上没有实现预期收益率,但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却同比增加了11款至49款。有12家银行参与了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而中资银行参与数量由3家上升至5家。深发展和华夏银行均发行了2009年首款结构性理财产品。

  “前期结构性理财产品实际收益不太好,是市场下滑的系统性风险,吸引银行继续参与这一类产品的原因是,一方面结构性产品为外资银行主打产品,另外,时下中国概念标的丰富,市场需求蕴藏一些投资机会。”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张星表示。

  张星提醒,投资者需要从风险、收益、流动性三个角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具体而言,不能孤立地看产品收益的高低,要在确定自己投资资金的前提下,确定预期投资目标,高收益产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都较差。“对于银行给出的预期最高收益,也不能过于迷信。”张星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