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东
自2008年6月4日正式上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胡咏已经整整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快一年。经过长时间“潜伏”,这位清华大学汽车系的毕业生拿起了“手术刀”,再次对一汽-大众营销体系进行“整形”。
只不过这次“手术”中掺杂了太多德方的意志,大众这个曾于2005年被迫进行营销体系变革的企业,现在准备在管理话语权方面,再次发起冲击。
双线并行
“爷又多了,活也更不好干了。”短信中,一位一汽-大众内部员工有些抱怨。这样的抱怨并非没有缘由,“现在是双经理制,就是中德双方共同负责”。
说这话时,王枫已回到了既陌生又熟悉的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市场部部长办公室。虽说公司已搬了家,但这位曾任部长多年的一汽-大众“老人”,对这一岗位并不陌生,在外“漂泊”两年后他又重返旧职。
“是算正式上任了,和以前的工作内容一样。”电话里,王枫语气异常平静。但不一样的是,重新“上岗”的王枫多了一位“老”搭档——同为市场部部长的吴少革。而这正是一汽-大众目前实行的“双经理制”的“精髓”。
“五一”刚过,业内有消息传出,苏伟铭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时的旧将,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申筱洁和市场部部长吴少革将离任,重返大众(中国)。但事实是,在这次人事调整中,申和吴并未离开一汽-大众,而是仍将作为德方代表,继续在合资公司中留任。
不仅如此,在其他诸多岗位上,还将陆续有来自大众(中国),甚至是狼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的德方代表“进驻”长春。
过眼云烟
那么这次一汽-大众内部的“小范围的人事调整”何以引来外界的关注?
这不得不从三年多前苏伟铭由北京“空降”至长春说起。2005年12月,当时的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力排众议,聘请担任大众中国副总裁的苏伟铭代表中方股东一汽集团出任一汽-大众副总经理和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这在一汽-大众引起了很大争议。作为一汽集团最重要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是国内汽车整车企业中唯一一个中方股比占60%的合资企业,一汽集团一直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一汽-大众的几任销售公司总经理,从周勇江到李武,都是一汽的“嫡系”,因此,此次派一个“外人”来担当此重任,自然有将销售大权拱手相让之嫌。
在上任仅三个月后,苏伟铭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营销变革,将一汽-大众销售公司营销系统过去九个大区的设置,变成了东北、京津、鲁冀、华东、华南五个战略业务单元(SBU)和一个拓展区,并进而在2007年调整为四个销售事业部(NSC)。
2007年4月9日,一场名为“2007一汽-大众营销变革与重组战略实施推进启动会”的内部会议在一汽-大众举行。但就在这次会议举行的前两天,在一汽-大众市场部任职多年的王枫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岗位,来自大众(中国)的高级经理吴少革接替了他的职务。而这正是中德双方权利角逐的矛盾爆发点。随后,苏“不为所动”,继续大刀阔斧的在一汽-大众内部掀起营销变革风暴。2008年初,苏伟铭把销售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原来的1个一下子增加到9个,来自大众(中国)的申筱洁也以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的身份入主长春。
对于这场自一汽-大众成立以来最深刻的变革,外界褒贬不一,但最终在去年6月以胡咏接替苏伟铭而暂时告一段落。
幕后“医生”
之前虽然从事过经营活动,但并没有“卖车”经验的胡咏履新不久便对苏伟铭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整改,并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小范围的重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公关部的设立。此前,有关公关活动悉数被纳入吴少革任部长的市场部。但胡咏上任后,将公关业务从原来的市场部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公关部,任命来自一汽集团的拱兴波任部长,在组织架构上与市场部平级。
但此时,另一项调整同样惹人注目。在胡对市场部进行“分权”,新设立公关部的同时,另一个新的部门,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大众销售事业部也随即成立。代表德方的孙宏宇出任这一新部门的总经理,同时,他还作为胡咏的副手兼任一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华南区总监。
这显然是一次中德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大众撤回苏伟铭以平息“众怒”,但新增大众事业部以强化其品牌。
这也是胡咏上任后第一次对一汽-大众营销体系进行“整形”。
但按照“双经理制”的思路,无论是从大众(中国)还是从大众总部派人代表德方在一汽-大众任职,这都需要中德双方股东的认可,绝非合资企业自己能做决定。事实上,这次由胡咏主刀的“手术”背后掺杂着不少德方的意志。
按照今年年初大众(中国)发布的“2018战略”,大众将其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的定位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其中,一汽-大众强调“原汁原味”,即,在未来,一汽-大众将主要生产德国原版车型;而上海大众则侧重在原有车型基础上的升级开发。
提前在重要岗位上“安插自己人”,将是大众到2018年实现400万辆销售目标的关键。如是,貌似胡咏主刀的这次人事架构调整,真正的幕后“医生”还是大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