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州局强化邮件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 07: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防控结合 严阵以待

  ——苏州检验检疫局强化邮件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

  本报通讯员 柯凡俊 李晓庆 顾惠娟

  2009年的5月注定不平静,笼罩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阴影未散,甲型H1N1流感疫情又不期而至。一时间,世界各国高度戒备,全世界都仿佛屏住了呼吸。

  “CP929658310US———这是美国邮寄入境的包裹。”5月11日14点,在苏州检验检疫局入境邮件检疫现场,两名检疫人员正在对一个入境邮包进行开包查验。

  今年是苏州市历史上入夏时间最早的一年,连续几天最高气温达到35℃,为防止疫区邮包可能造成的疫情隐患,检疫人员并没有打开空调,额头不停地冒着汗珠。检疫人员拆开邮包封识并打开邮包,查看邮包内的货物,果然,这包猪肉产品来自疫区,必须严格禁止入境。

  据统计,自5月1日以来,苏州检验检疫局共计开包查验330余个,截获来自相关区域的肉制品约10公斤。为了防止疫情通过入境邮寄物传播,苏州局坚持防控结合,在疫情面前严阵以待,牢牢地把守着这道特殊的国门。

  靠前指挥 领导亲临一线

  自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相关紧急公告以来,苏州检验检疫局党组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严密部署。在第一时间召开局长办公会,传达学习国家质检总局、江苏检验检疫局和苏州市政府有关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防控形势,研究部署防控工作重点,特别是强调了加强邮件检查工作的部署,明确了布控的方案和要求。该局局长亲临入境邮件检疫工作现场,指出作为苏州口岸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的重点部门和重点区域之一,要迅速成立机构,从组织上保证工作开展;要明确职责,联防联控;要做好后勤保障,完善《苏州进出境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从人员、物资等各方面重新审视,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要做好公众宣传,普及防护知识,提高邮寄违禁物危害性的认识;要杜绝麻痹思想,做到严防死守,防控结合,以防为主。

   响应及时 现场严格布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除了检疫人员自身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之外,后勤保障和器材物资配备也很重要。为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疫情和对检疫人员的个人防护的考虑,后勤部门第一时间就采取行动,大批器材物资在较短时间内运抵邮检工作现场,其中有N59口罩、医用橡胶手套、防护面具、防护服、生物污染防护箱、生物污染防护处置箱、复式防尘防毒面罩等。

  苏州局邮检办及时加大了现场抽样和开包查验力度,安排专人在邮局互换中心24小时值班,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对来自墨西哥的入境邮件进行100%的抽样开包;对来自其他疫区可能含有肉制品的入境邮件进行100%的抽样开包;对其他非疫区国家入境邮件的抽样开包率提高到30%。对于来自甲型H1N1流感疫区的猪肉及其产品,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告要求,一律销毁或作退运处理。为了更加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苏州检验检疫局邮检办事处专题组织进行了《苏州局邮寄物流感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的模拟演练。

  筑牢屏障 部署联合防线

  随着抽查开包力度的加大,大量的邮件被抽样开包,对邮政局的及时投递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苏州检验检疫局及时与当地国际邮政互换局沟通,争取到了邮政局对入境邮件检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主动安排人手全力配合邮检办加大防控力度,做到及时开包及时打包,减少开包检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及时做好邮包储存场地的日常消毒处理、人员的自身防护。

  此外,苏州检验检疫局还主动联系苏州市媒体,通过电视和报纸等舆论工具向广大公众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护知识,介绍邮检防控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度和相关法规要求,告知公众在目前情况下,尽量不要在入境邮包中夹带动物产品,以免带来不便,或因为检疫抽样造成邮件投递时间延后等与广大公众息息相关的话题进行了解释说明,营造了邮检工作健康有序的执法把关氛围。

  5月15日,江苏检验检疫局防控甲型H1N1流感督察组对苏州邮检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察组对苏州邮检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加强国际邮件检疫查验、开展宣传与应急演练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国国门时报》本报通讯员 柯凡俊 李晓庆 顾惠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