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伦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券商来说更是如此。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研究显示,在券商的各项关键成功要素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些年,各家券商都对人才流失伤透脑筋。华信惠悦调查显示,即使是在景气下滑的2008年,专业人才的流失率也高达10%以上。因此,获取、保留和培养优秀人才是当前券商共同的主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人才”,券商怎么做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人才呢?
众所周知,企业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人才”,只有那些在业绩和能力两个象限上都能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人才”。
证券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这里的员工素质较高,他们不仅有较高的学历和知识,而且有较高的素养和追求。在这样的企业,若是用对待生产线工人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他们的话,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最关注的,并不是工资、待遇的提升,而是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个人能力的成长。因此,对这类人才的吸引、获取、激励和保留,不能单单从薪酬待遇的角度去使力,而应该多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关注员工职业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是建立员工专业职位发展通道,使得员工不仅可以通过走管理路线获得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在专业职位上做专做精而获得晋升,并享受到与管理职位同等的待遇。因此,我们说,券商通过人才转型来落实经营策略,关键在于解决“以职业发展管道为核心”的人才规划问题,通过设计人才发展管道,明确人才晋升标准,实施人才识别、人才评估、人才配置、人才开发和激励,构建起公司有效的人才规划平台。
同时,我们要问的是,人的动力从哪里来?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A企业没有动力,而换到了B企业就干劲十足?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其根源在于土壤和环境。企业的机制就是员工成长的土壤,就是员工发展的平台。在传统老国企中,员工之所以缺乏积极性,最根本的原因是机制出了问题。因此,通过机制转型来激发员工的活力,落实策略目标,最核心的在于建立三大机制:目标牵引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
目标牵引机制与激励机制
目标牵引机制就是建立起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通过考核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牵引员工绩效努力的方向。激励机制就是建立起绩效考核与奖酬挂钩的办法,明确奖励什么,惩罚什么。
我们通过对国内券商薪资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趋势分析发现,券商薪资成本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趋势,即规模越大、成长性越好的券商,其薪资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就越高;反之,规模越小、成长性越差的券商,其薪资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就越低。换句话说,越是舍得在薪资方面投资的券商,其业绩也会越好;反之,越是不舍得在薪资方面投资的券商,其业绩也就越差。这就是激励机制的作用。而且我们发现,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公司整体业绩层面上,而且表现在每类业务、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员工的个人业绩上面。
竞争淘汰机制
竞争淘汰机制就是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办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奖惩策略,让优秀的人得到晋升、发展和回报,让表现不佳者受到惩罚,或者请出公司。比如GE的活力曲线,它将员工区分为三个层级:最优秀的20%获得重用和奖励,最差的10%被淘汰,中间的70%得到公司的培养和发展。而且这三个层级不是固定的,是动态调整的,这一时期表现不错的员工,下一时期由于努力不够,可能会面临淘汰。因此,每个人为了避免被淘汰,会努力提升自身的业绩,从而爆发出无穷的活力。
(作者为华信惠悦中国区证券基金业务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