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屠光绍:上海香港合作远大于摩擦和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 01:5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亚枫 何青楚

  5月15、16日,上海陆家嘴香格里拉酒店“车如流水,冠盖如云”——第二届陆家嘴金融论坛正在这里召开。

  自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25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简称《意见》)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本次论坛增添了热度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同时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执行者。5月16日,屠光绍笑容中带着些许疲倦,条分缕晰地向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少数媒体详解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与“战术”。

  “上海将大力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扩大金融开放、鼓励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和完善金融监管方面在上海先行先试。同时,上海将加快市属金融机构改革,推进机构市场化重组和管理层用人市场化,目前改革方案已经基本完成。” 他表示。

  先行先试的抓手

  《21世纪》:近日,国务院通过了上海关于“两个中心建设”的重大决策,赋予了上海在金融中心建设中有“先行先试”的任务。“先行先试”主要是在哪些方面进行落实?

  屠光绍:我觉得,“先行先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率先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整体上还需要进一步匹配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虽然在上海建立了比较集中的金融要素市场,而且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我们觉得市场运作的机制和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第二个率先就是在扩大金融开放方面。上海的目标是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国务院文件里对此也做了科学准确的定位,即是要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这就意味着要逐步扩大上海金融对外开放的进程。

  第三,则是在金融创新方面要起到率先作用,这是“先行先试”的重要内容。现状是我们的金融创新尤其是产品和工具(创新)方面,与需求相比有很大的距离。

  与美国创新过度不同,我们还是创新不足。比如说,在航运金融方面,我们的航运吞吐量已经非常大,但是航运服务体系还相对落后,其中航运金融更是薄弱;再比如说,中小企业有很强的融资需要,但是传统金融服务很难满足中小企业需求,所以必须在金融产品、工具和运作方式上都需要率先创新。当然还包括发展高科技产业,这是国家科教兴国、促进“自主创新”的战略要求。而目前,我们对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和金融支持是个难题。

  第四,“先行先试”还体现在金融服务方面。提高金融服务,上海的金融企业要率先加强和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

  再就是在金融监管方面要有所创新。监管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永远是要相匹配的,如果我们的金融改革推进了,对外开放加快了,创新在推进,金融企业在发展,那我们的金融监管就不能停留在原地,否则会形成监管“真空”,从而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掣肘和障碍。

  当然,对地方层面而言,上海还要在优化和完善金融发展环境上率先推进。

  《21世纪》:金融市场的建设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那么金融市场体系的主要抓手或者说突破点主要是哪些?

  屠光绍:金融市场体系完善,是指金融市场结构和功能的完善。

  首先,体现在是金融市场的结构要合理。比如说直接融资里我们有股票、债券(融资)。现在大家越来越多地提出要发展债券市场,这源于我们金融市场发展结构不平衡。我们的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长期以来对我们金融市场是一个制约,所以在国务院的文件里,也是把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我们要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公司债的发展,要促进债券的一二级市场的建设,加快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比如说外币债券和项目收益债,这些都是为了完善市场体系的功能和结构。

  另外一方面则是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比如说,除了要做好上海的主板市场,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外,也要探索和推进长三角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

  《21世纪》:目前,对上交所建立国际板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时间表,或者阶段性的目标?

  屠光绍:建立国际板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是相匹配的。我相信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中心的上海资本市场建设,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一定是与这个目标相匹配的。

  时间表的设定比较难,因为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的本身变化和需要来推进,这取决于资本市场自身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要逐步推进

  《21世纪》:人民币国际化要经历几个阶段?上海还会在人民币国际化上做哪些进一步尝试?

  屠光绍: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个短时间的进程,它每一个阶段发展都需要市场等多个条件发展成熟。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确实要慎重考虑它的利弊。

  目前即将开始试点的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最重要的是服务于企业自身,因为企业对外贸易中有用人民币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而且这也不只是境内企业的选择,交易的对手方也要接受。所以它是当前服务于企业和贸易的现实需要。

  随着试点的额度、领域和企业数量的增加,贸易对象分布不断扩展,那时候可能就会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的国际结算体系,以及满足人民币持有方对人民币投资、保值的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1世纪》:人民币回流投资,是否率先从开放投资人民币的债券上开始?

  屠光绍:这仅是市场上的一些说法。但我想,这次国务院文件里明确提出研究和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这种需求实际上主要来自境外企业有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展与中国经济往来的需要,也反映了他们对人民币的良好预期。

  所以我认为,境外企业和发债主体发行人民币债券是一个重要、可行的途径,我们也会加快推进研究和落实。

  《21世纪》:这是不是会在上海率先推出?

  屠光绍:这是国务院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任务里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相信一定是在上海率先做,而且上海有这个条件,因为上海有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很多发债主体与上海的外贸经济有密切联系。

  加快上海金融机构改革

  《21世纪》:金融企业是金融市场改革、创新的主体,上海要建国际金融中心,将会如何推进上海本地金融企业改革?

  屠光绍:推进上海金融机构改革、提高竞争力是金融中心建设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现在已基本制定了上海市属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方案,不久将对外公开。按照国务院文件和上海方案的内容,市属金融机构的改革步伐将会加快。

  《21世纪》:能否介绍一些具体的改革方向和内容?

  屠光绍:首先是推进市属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上海金融机构有的已经上市,有的还未上市,不管上没上市,关键是要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工作。第二则是加快市属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重组。上海的金融机构数量较多,但是发展还必须和社会资源更好地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所以我们需要加快市场化重组的步伐。市场化重组不仅包括上海市市内金融机构内部的整合,也包括与市外的、甚至是境外的金融机构的重组。第三个方面是推进市属金融机构管理层市场化选拔进程。金融机构是相对市场化的,怎么样建立一套有利于金融机构发展选人用人机制,也是关键所在。不仅要吸引专业人才,更要吸引管理人才,通过市场化方式来选管理层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副职的选聘,在此基础上还要推进包括正职,如行长、总经理的市场化选人进程。

  地方政府重在营造环境

  《21世纪》:上海建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最缺的是什么?

  屠光绍: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与国务院文件里提出的很多要求,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上海来讲,最重要的是加快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是地方政府最需要做的事情。

  比如说在吸引人才方面,首先是要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空间;第二是改变原有的阻碍金融人才流动的机制,比如说户口政策、对人才的使用机制;第三是在金融人才医疗、子女教育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当然,我们还会通过加大对金融人才奖励的措施以表激励。

  《21世纪》:你怎么看待上海与香港的关系?

  屠光绍:很多人都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香港肯定是不利的,我觉得这个观点失之偏颇。

  第一,与香港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规模和成熟度都远不及香港,所以我们要向香港学习;第二,我们和香港目前是合作远大于摩擦和竞争;第三,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绝不意味着香港金融建设就会停止,香港有各方面的优势和基础,上海在发展,香港也在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