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购房热幕后推手:信贷特别宽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4日 02:08  第一财经日报

视频:一季度上海房地产开发贷款井喷  媒体来源:第一财经《早市导航》

  4月房贷几占全国贷款1/4

  吴晓波

  广州一家商业银行的审计部经理最近正发愁。她所在支行一季度业务增速成为全地区落后分子,现在连她这个以往只管审批贷款的后勤人员,也被分配了30万个人贷款任务。

  “一季度之前,我们行连二手楼贷款都卡得很死,第二套房贷款最优惠的条件最多也就是给个基准利率不上浮的优惠。结果总结时发现,很多贷款生意都被同行用灵活措施抢走了。过去是人家求我们放贷,现在是我们到处找人放贷。几乎每个中层都要背30万以上的个人贷款任务。”这个审计部经理郁闷地说。

  从“被人求贷”到“求人贷款”的角色转变,是目前不少股份制银行放贷冲动的缩影。

  三套房都能申请7折

  虽然4月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5918亿元,较3月份1.89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回落明显,但4月份居民户贷款却成为银行贷款新宠,新增1472亿元,同比增739亿元。据央行数据,今年前三个月,居民户贷款的增速分别为7.5%、4.1%和13.6%,4月份更是进一步提高到24.9%。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本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4月的个人贷款(即居民户贷款)新增主要以房地产按揭为主,这一方面说明房地产市场有转暖的迹象,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开始注重对个人信贷的发放。

  “一季度由于信贷环境趋向宽松,贷款额同比似乎有30%~50%左右的增长。公积金和转按的比例都增加很快。”广州中原地产下属的汇翰按揭的业务部经理莫静对CBN记者表示,自从去年末广州市的夫妻双方合计的公积金贷款额从50万元提高到80万元以后,公积金的贷款比例1~4月同比增加了约一成。而随着房贷利率七折范围的放宽,二手房转按揭的金额,也从以往常见的30万元左右,增加到以70万~80万元为主流。

  “我是第三套物业了,但也能申请到房贷利率七折优惠。”4月购买了广州老城区二手房的张先生对CBN记者说,婚前他和妻子各购置了一套两房,由于都是和家人联名的。于是中介“面授机宜”,告诉他能以人均居住面积在本市平均线以下的理由,以改善住房的名义申请房贷利率七折的优惠。5月份,他的贷款申请得到了批准。“以我申请了40万商业贷款计算,最优惠利率与基准利率之间的月供款落差594元左右!”张先生对此很是满意。

  “现在的政策其实较合理。一般而言,如贷款已还清,那么银行会爽快地批出利率七折优惠。如贷款尚未还清,但人均居住面积在全市平均线以下,也同样可申请利率七折。”莫静说,所谓的全市平均线,有的银行规定是19平方米以下,有的银行规定是29平方米以下,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住房贷款的供楼成本已回落到2002~2003年的水平。

  一家中介行按揭部的从业人员则向CBN记者表示,现在买家很容易申请到贷款利率七折优惠。“如果是和家人联名购房的,按家庭人口算,只要此前住的房子在80平方米以下,婚后再买第三套房,申请利率七折一般都能获批。”

  公积金贷款助推

  各地政府以公积金救市的措施,也促进了个人住房贷款增速的飙升。以广东中山市为例,今年5月11日,中山市宣布将今年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在去年7月提高后的11616元基础上,再次提高13.7%,达13207元。东莞则在5月宣布将公积金月缴存基数提高到16465元。这两地的公积金月缴存上限,为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两倍以上。而这两地大部分的一手楼盘销售均价,则在4000~6000元/平方米之间。

  中信证券在今年4月15~17日曾对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的股份制银行进行摸底调研。该公司研究员朱琰透露,广东地区新增贷款中,房地产相关贷款占主流。在珠海,部分大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占近25%,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40%~50%。深圳的贷款结构中,房地产贷款占比也较高,且发放一手房贷的银行,是依靠开发贷款的业务捆绑发展住房按揭贷款的。

  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8.6%。1~4月商品房销售额7996亿元,同比增长35.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38.6%。

  3月份出台“救市十五条”的广东,楼市回暖非常明显。最早开始房地产深幅调整的深圳更是成交暴涨。5月12日深圳国土房管局公布,1~4月该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51.5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60.1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37.4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78.32%。二手房1~4月成交规模为277.1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03.02%。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