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二日电 今天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 北京各大媒体纷纷发表社论、社评文章,回顾一年来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中华民族激发出的珍贵而崇高的民族精神。
官方《人民日报》十二日头版刊登长篇署名文章“那些不屈的力量让我们前行”,文章说,从气壮山河的生死大救援,到艰苦卓绝的百万灾民紧急安置,再到举国参与灾后恢复重建,这一年,灾区不曾停步,中国奋力前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依然在中国大地光大延绵。
《光明日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得到丰富、在灾难考验中不断得到升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勇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青年报》在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发表社论“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文章说,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经受住了汶川大地震的严峻考验,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战斗中,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队伍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来自四八方面、各行各业的队伍里,人数最多的是青年,特别是“八0后”和“九0后”青年。事实再次证明,当代中国青年是经得起考验,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一代,是必定大有作为的一代。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夺取恢复重建斗争的全面胜利,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
《北京青年报》社评“中国带着伤痛前行”说,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经历过无数大悲大喜的欢欣和考验。“五·一二”地震无疑是最严峻的考验,全世界的目光几乎都在紧张地注视着这场巨大的灾难,那场灾难的中心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在瞬间集中起全民族的情感和力量,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时,相信每一个理性而客观的观察者都会承认,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有着恒久而强大的内在力量。
《京华时报》时评“地震一周年祭:珍惜“痛”出来的精神成果”说,经过“五·一二”地震,我们收获了对生命的高度尊重,这是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民主政治的重大转折。我们收获了志愿者精神和公民意识,它让中国变成“一块钢板”。我们收获了“对口援建”这一闪烁着改革精神的灾后重建模式。这一年,我们确实在痛楚中学习,在痛楚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