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中华煤气看香港企业的赈灾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将员工变成救援“部队”把赈灾当做责任培训

  ■本报记者张鲜堂

  上学不用出钱,毕业还包分配。30个来自四川灾区的学生在中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名校——江苏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学习了7个多月。这个专为灾区学生开办的“城市燃气”班也被称为“四川班”,是由香港中华煤气资助建立的,学生的一切费用全由该企业承担,毕业后将全部安排在该企业在四川的分公司工作。

  三年后将成为这家企业员工的30个孩子,于2009年5月5日这一天在常州建校的操场上见到了他们未来的上司——香港中华煤气中国业务总监、港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黄维义先生。黄维义这次是来给他们送书的,近7000册图书是全体港华职工捐赠的,以“港华爱心书库”的名义放在了学校的图书室里。

  成立于1862年的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是李兆基先生旗下的一个百年老店。2002年,中华煤气在深圳成立港华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中华煤气在内地的燃气项目(简称港华燃气)。港华燃气在四川有14个分公司,重灾区绵阳、德阳、广元都有其分公司。一年前的那场大地震,不仅让身处灾区的港华公司经受住了自救的考验,同时港华公司所施行的对外援救也让10多万灾民零距离见识了一种香港式的救援方式。

  在手机上建立“救灾领导小组”

  “灾区各企业今晚10点停止燃气供应”。这是港华在灾后第一时间成立的“5·12救灾支援小组”发出的第一道指令。这个在中华煤气行政总裁陈永坚先生指挥下,中华煤气及港华燃气成立的负责统筹救灾事宜的救灾小组被称为“工作室”,停气通知就是由负责四川大区业务的负责人、港华燃气投资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克宇于地震当晚发出的。张克宇告诉本报记者,震后各种联系方式中断,直到晚上9点,他才通过各种渠道逐步恢复与四川14家公司的联系。

  曾在四川省委工作多年的张克宇有着丰富的政府工作经验,在当晚得知四川省政府发布的13日凌晨一点到四点可能有余震的预报后,他马上想到的不是企业自身的损失,而是不能因为煤气泄漏导致更大的次生灾害发生。紧接着他的第二道指令发出:灾区各燃气企业马上进行入户检查,迅速抢修管网、配气站、调压站、居民小区等重要燃气设施,抢险自救。灾后第二天,张克宇就和另一位副总裁李峰到达灾区现场,部署各公司的应急方案。

  其实,在接到成都“工作室”的指令前,中江港华在地震7分钟后就在供气区域内全面实施停止供气。地震后中江县的人们纷纷往外跑,而当时在外地的公司总经理龙会成却在火速往中江赶,因通讯中断,他在车上以短信的方式发指令,地震发生半个小时后,“中江港华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就在他的手机上建立了。

  去年5月12日15:00时,中江公司就与县政府取得联系,是中江在地震发生时,本地各公用事业单位中第一个与政府建立紧密联系的单位,政府领导为港华公司如此迅速的应急能力感到惊讶。中江公司员工在冒着余震的危险挨家挨户巡查管网的同时,于5月12日21∶00时至24∶00时,在全县张贴《关于燃气安全的紧急通告》,并通过宣传车在人员聚集区宣传燃气安全须知。绵阳、德阳、广元等港华公司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用大喇叭在流动车上满大街喊叫:请大家关掉家里的天然气阀门!并在当地电视台24小时滚动播放有关须知。绵阳港华的总经理李锋对记者说,在地震的当天,几个涉震市区,大街上除了一片哀嚎声,就是港华的喇叭声。

  三天后就是绵阳港华成立一周年的日子,公司原本在准备周年庆祝活动。地震打乱了一切部署,救灾成了绵阳港华最大的周年活动。总经理李锋的工作电话用不上了,员工就在公司空地的帐篷里,喊谁谁在。在堰塞湖最危险的时刻,整个绵阳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而港华的员工们没有一个撤离。一个叫刘勇的员工把老人孩子送到广元后立即返回公司,只要李峰的窗户没关上,大家都随时待命。一接到险情报告,小组就马上出发。听说救援车辆加油困难,市里要启用燃气车,绵阳港华普祥公司立即组织人员连夜对各加气站抢修,并于震后第二天凌晨1点30分在全市率先恢复南郊加气站及南山加气站的正常供气,给援助北川的30余台公交车辆及时加了气。

  普祥公司副总经理武斌在得知北川的亲人遇难后,忍着悲痛坚持工作,他心里只想着使抢修快点再快点,让救灾车辆早点加上气。中江港华的赵俊地震时正在配气站值班,他的弟弟在汉旺镇政府工作,12点时兄弟俩还在通电话,弟弟跟哥哥说他很快就要被提拔了。他没想到这个电话竟是兄弟俩最后的诀别,汉旺镇政府办公楼塌得只剩下了一个门楼。在得知弟弟遇难的消息后,同事想替他值班,他坚决不让。时间过去了一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俊一句话还没说完就泣不成声。配气站主管平见对记者说:“在地震后72小时的救命时间里,我是3天3夜没合眼,而赵俊一直就含着眼泪在值班。”去年5月13日晚,大雨瓢泼,有个员工发现一处管道下面有泄漏,他没带工具,打着手电,用石头把阀门砸松,并用手挖土,手指全是血,接上雨水将土泡软再挖,直到找到泄漏点修好。中华煤气“安全是天”、“客户为尊”的百年企业文化在这一刻被她的一个个员工刻在了地下管道里、居民厨房里。仅仅用了一天多的时间,除苍溪港华外,其余四川各控股公司全部在去年5月13日17:00前恢复供气,为救灾提供了安全、宝贵的燃气供应。地震期间四川14家公司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意外事故。绵阳市政协主席张世虎称赞绵阳港华是一支反应快、效率高、技术过硬、靠得住的好队伍。

  基金式筹资项目式赈灾

  在去年5月13日所有在川港华公司基本恢复运营后,李兆基先生启动了其商业“帝国”所有的机构,打起了一场阵容强大的“赈灾战役”。由李兆基基金、恒基兆业、中华煤气、港华燃气联合成立的“李兆基基金四川赈灾救援行动成都办公室”(简称“成都办”)成了这场战役新的指挥部。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即5月14日,李兆基先生委托次子李家诚以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和中华煤气公司的名义前往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捐款1000万港元,同时,李兆基长子李家杰以个人名义捐款500万元,次子李家诚夫妇捐款200万元。中华煤气的总裁陈永坚先生、中国业务总监黄维义先生也在之后以个人名义捐出款项。早在地震的当天,自身受灾也很严重的港华燃气已经先期向灾区捐出了200万元人民币。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这家企业就将近2000万港元的货币捐款送到了政府的有关救灾机构。之后又向四川省卫生厅捐赠2000件雨衣,向民政厅捐赠2000万元的救灾物资。

  给政府捐款捐物仅仅是为了救急,在146年的企业历史中,无论在香港本土,还是中华煤气在港外的企业,只要所在地发生急难,中华煤气都会启用企业训练有素的义工队伍深入到一线提供直接的服务。中华煤气长期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和讲求效果的公益行动方式再一次被大幅度地移植到了四川灾区。去年5月19日,李兆基先生又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追加拨款1亿港元,通过李兆基基金,主要用于医疗救急、援助孤寡、食品、生活生产用具等物资捐赠及灾后学校重建等一揽子庞大的救援计划。这是一个与政府救援计划相类似的安排,这在内地企业看来几乎是一个很难实现的工程,然而,李兆基先生要用企业的力量去完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