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绽放在阳光下的微笑———四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一周年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08:36  经济日报

  编者按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为了全面展示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最新成果,按照中宣部的部署,受中国作协党组的特别委派,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日前再次赴四川采访。他深入灾区体验生活,完成了一组新作,本报选发其一,以飨读者。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这是四川省青川县枣树村受灾群众张贴在新建住房墙壁上的两幅标语,也是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数千万受灾群众的共同心声!

  地震过后,轰轰烈烈的抢险救援工作刚刚结束,重建家园便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第一要务。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现场,中央财政大力扶助,全国人民纷纷捐献,19个援建省市全力以赴。

  灾区人民在掩埋了遇难的亲人、擦干了眼泪之后,又用自己的双手清理废墟、平整土地、规划新址,开始了异常艰难而悲壮的重建工作……

  据四川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全省重灾区10万平方公里,1200万人无家可归,涉及450万个家庭。重建资金需要17000亿元,除中央和各地支持的3500亿元外,还有13000多亿元的缺口,这些都需要自己承担。而他们制订的重建时间表是:争取两年完成!

  清清秀秀的蜀山蜀水,能承担得起这万钧重担吗?

  牵着春风翠绿的衣袖,我再一次踏访了这片吸引着世界目光的土地……

  (一)

  历史终将翻过那疼痛的一页。当春风渐暖、芳草又绿的时候,大地的伤口也在慢慢地愈合着。

  北川是伤情最重的地方。

  一个16.1万人的小县,竟有1.56万人遇难,4331人失踪,2.7万人受伤。这一切,都将成为这个小城永远的伤痛记忆。

  但是,历史终将翻过那疼痛的一页。当春风渐暖、芳草又绿的时候,大地的伤口也在慢慢地愈合着。

  从最初的临时帐篷,到后来的过渡板房,柴米油盐、棉衣被褥、供水供电……政府的大手在无微不至地抚慰着受灾群众的心。要新建永久性住房了,按照政策,每户平均再次补助了2万元左右,还有各地的捐献,政府提供的平价建筑材料和免费的技术指导……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擂鼓镇的一个小村里,我见到一个姓刘的刚刚高中毕业的年轻人。他的父母都遇难了,他成了孤儿。但这场灾难使他骤然成熟了起来,以前全部依赖父母生活的他,如今在村干部和邻居们的帮助下,正在独自操持着建造新房。他坚定地告诉我,虽然失去了亲人,但没有失去未来,他要成家立业,更好地生活下去!

  在漩平乡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一位身着黄色针织开衫和黑色长裤,撑着拐杖的中年妇女,正吃力地将一篓篓红砖背上3层楼房的顶部,满是皱纹的脸上流淌着密密的汗水,她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一抹,一甩,继续向上爬。她的家园连废墟也看不到了,已经沉没在了35米的水下,因为唐家山堰塞湖。孩子没有了,土地没有了,房子没有了……她决心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筑新巢,她默默地背着上百斤的砖石,每天要在山道上来回穿行数十公里。痛苦的记忆正在渐行渐远,她久久沉郁的脸上,已经有了阳光般的笑容,虽然苦累,却也欣慰。

  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北川新县城的选址。

  经过反复堪测,设计人员终于在邻近的安县境内选定了一块宝地。2009年2月1日,国家民政部决定将安县的永安、安昌两镇和黄土镇的6个村划归北川县,并决定将这6个村重新组建一个镇,以此镇为中心,建造新的北川县城。

  按照温家宝总理“再造一个新北川”的指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数十名设计者呕心沥血,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了北川新县城的水系统、生态系统和路网规划等等,山东省的设计专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城市功能的各个单元建筑。除了实用功能,还要有文化,有了文化,建筑就有了灵性,就有了生命……

  与此同时,工程人员对6个小村进行整体拆除、平整……

  一片沟渠纵横的原始土地,要变成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县城,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但10多万勤劳的北川人,隐忍着巨大的痛苦,在用如雨的汗水忘情地冲刷着那些血水和泪水的记忆。

  据介绍,这个6.82平方公里的县城,总投入将超过140亿元,计划在2009年5月12日动工,2年内形成基本功能,3年内建成主体结构,5年内全部完工。

  负责全县重建工作的县委常委、副县长瞿永安是工地上最忙碌的人了,他的脸黑黑的,眼睛红红的,嗓音喑哑,日日夜夜地奔波着,已经数次累倒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拼命工作?“是亲人,是那些在天堂里的亲人的眼睛。他们多么希望北川能够早日从废墟里站起来啊!”说到这里,这位坚强的羌族汉子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没有让眼泪流出来。

  是的,他的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妻子、侄儿等11位亲人都遇难了。他的心里,常常闪现出那11双期盼的泪眼,他的血液里,常常涌动着那11位亲人顽强的力量!

  (二)

  行走在巴蜀大地上,到处可以看到正在恢复或新建的工业园区,园区内到处是新开工的项目。吊车的巨臂一个个在奋力地张扬着,像一只只扇动着的翅膀,在预示着这块土地的腾飞……

  东方汽轮机厂是受灾最严重的企业,有300多名职工和家属遇难,1000余人受伤,2200余台生产设备严重受损,通信、水、电、气全部中断,全厂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7亿元。

  厂房倒塌了,他们把机器搬出来,在附近租用了35个民营企业的车间进行生产。

  震后第3天,北京有一个投标会开标。招标单位把东汽从投标单位名册上划掉了,因为他们认为东汽是绝不可能来了。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东汽人竟然出现在了现场,这让所有在场的人大吃一惊。最终,东汽中标了4个项目中的一个分项目:33台1500万千瓦风电机组,标的总额3.2亿元。

  东汽人明白,不管遭遇多大的灾难,我们都不能放弃任何一笔订单。没有订单,新东汽就没法发展!

  地震之前,东汽承接了三峡工程的一个核心设备————发电机组的中心转子。交货时间就在当年5月底。产品刚刚下线,还没来得及交货,就赶上天灾骤降。三峡工程争分夺秒,迫在眉睫,但眼下情况特殊,虽然他们有苦难言,却又不好催促。但东汽人坚持自己的承诺不能变,他们决心克服重重困难,按时交货。300多吨重的设备,加上车身和配重,超过400吨。如何运输?他们不得不对沿线几百座桥梁全部进行加固。这些刚刚痛失亲人的东汽人,这些满眼酸泪的东汽人,徒步行走135里,硬是把庞大、超重的订货运出了灾区,运出了大山,运往了三峡工地……

  最让世界惊奇的是,去年年底,伤痕累累的东汽竟然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并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常言说,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站起来!顽强的东汽人本来要在原址重建,但由于汉旺镇处于地震带,按照科学发展的观念,他们不得不在德阳市郊的八角井镇一带,重新选地2600亩。5000多名东汽人勒紧腰带,昂起头颅,发誓要重建一座更加现代化的新工厂!

  2008年8月1日,这项投资50亿元的工程奠基了。

  我去采访的时候,第一个厂房已经完成。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2009年6月,厂房建设将全面完工,陆续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2010年5月12日,新东汽将全面投产。

  “东汽”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三线”工程,干部职工绝大多数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的感情之根早已经深深地扎入到了这片温热的土地里!

  在“东汽”原厂址的后侧,是树木葱翠的曙光山,在半山腰上,竖立着许许多多的墓碑。这里被敬称为“英雄坡”,安葬着“东汽”的第一代创业者。月白风清的晚上,他们常常去那里散步,跪倒在地,默默地告慰先人,告慰亲人……

  四川省经委主任焦伟侠告诉我,地震中有16280家企业受损,但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生产。最不可思议的是,去年年底,全省工业企业竟然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行走在巴蜀大地上,到处可以看到正在恢复或新建的工业园区,园区内到处是新开工的项目。吊车的巨臂一个个在奋力地张扬着,像一只只扇动着的翅膀,在预示着这块土地的腾飞……

  (三)

  都汶公路,这真是一条生命之路啊。各种各样的大货车上装满了石料、钢筋、红砖和形形色色的物品,吼叫着,吼叫着,在往前走,往前走……

  出都江堰市,西北行数公里,过玉堂镇,就是位于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岷江与龙门山脉中间的夹道,就是都汶公路了。

  这是成都、都江堰通往映秀镇的惟一通道。再往前走,就是汶川、九寨沟————那个卧藏深山的至美至纯的仙境苑。

  汶川大地震之后,发生在这条路上的故事比树叶都多。映秀镇一带是震中,从都江堰驰援,只有30公里左右,而如果绕道走雅安、芦山、宝兴、夹金山一线,起码要多走750公里。这在当时时间就是生命的情况下,是多么地十万火急啊!

  如今,这条路仍是上百万山民的生命线。由于沿途都是绵延的大山,震后的山体极不稳定,下雨天,响晴天,刮风天,常常会滚石阵阵,更别说频繁的余震了。所以,在几处险峻地段,需要专门有人监测看守,以举旗为号,指挥车辆行人随时进退,稍有疏忽,就会车毁人亡。但是,由于重建的需要,每天必须有数万辆重货车战战兢兢地穿行……

  位于这条生命线上的映秀,现在仍然是一个板房小镇,2882套板房散布在漩口中学遗址旁边,构成了震后一个独特的景观:板房家庭、板房学校、板房医院、板房商店……

  不是映秀镇行动迟缓,而是由于这里的重建工作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需要格外慎重,所以,由同济大学和广东东莞两个规划院调集精锐力量,合作设计。目前,重建方案已经讨论了14次,正在日臻完美,马上就要出炉了。

  映秀镇下辖7个村和一个社区:秀坪社区、张家坪村、渔子溪村、黄家村、黄家院村、老街村、中滩堡村和枫香树村。核心镇区包括秀坪社区、中滩堡村和枫香树村。

  一位名叫向泽朗的由省民委下派的挂职干部向我描述了小镇规划设计图,很多单元是由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等参与设计的,规划区面积约0.74平方公里,根据“小而美、精致特色、安全宜居”的目标,这里将成为全世界“抗震建筑的示范区”。

  除了映秀镇核心区之外,别的村庄都已开工重建。进度最快的是老街村的豆芽坪组,楼房已经建成,并已装修完毕,全组27户76口人,已于今年4月20日搬进了新居。

  我随意地叩开了一户人家。这个家庭3口人,主人是一位憨憨的中年汉子。他说,原来的家在山坡上,地震时被泥石流冲垮了。现在村里集中建楼房,每个人可以分到35平方米,每平方米只要800元,里面什么设施都有,和城市里一模一样。

  我注意到,在他的新房周围,是用从废墟中扒出的圆圆扁扁的铁锅铁盆种植的各种各样的蔬菜,新房内部的横梁上,还挂着几十条腊肉,香喷喷的。那是这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在小镇南侧路旁的一个板房商店里,我见到了一个50岁左右的男人。地震过后,他把囤积的价值80多万元的日常用品全部捐献出去了。现在,他虽然一贫如洗,且多有欠债,但他很满足。每天,他都热情地招呼着路上歇脚的司机们进门来喝水抽烟,出售的商品虽然是冒着危险运进来的,但售价并没有格外增加。

  都汶公路,这真是一条生命之路啊。各种各样的大货车上装满了石料、钢筋、红砖和形形色色的物品,吼叫着,吼叫着,在往前走,往前走……

  说起这条路的凶险,四川省经委主任焦伟侠告诉我,一次,他去阿坝州检查重建工作,回来时,遇到刮大风,乱石飞滚。他的车刚刚闯过,后面的一辆轿车却未能幸免,车被砸烂了,有3个人遇难。

  这里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由于整个灾区都在重建,砌墙的红砖万分紧张,只有从外地调运。而位于都汶公路深处的汶川、理县和茂县一带,由于路况险恶且遥远,每一块砖仅运费就要增加一元钱。

  从2008年12月21日至2009年1月21日,由1000辆军车组成的特别编队,每63辆车一组,在满天飞石中,冒着生命危险,为山民免费送砖。连续一个月,彻底改变了山民建筑用砖紧张的局面。

  想一想,那是一个怎样壮观的场面啊,1000辆绿色的军车,装满红红的砖块,在褐色的大山里日夜不停地踉踉跄跄地穿行,乱石滚滚,车轮滚滚,真是令山河低头,让星月动容!

  (四)

  棚花村头有一条白水河,清清亮亮的河水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缓缓地流淌着,一如过去的岁月。那是小村人安乐而温静的日子……

  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是我去年在震后第一时间曾经采访过的地方。

  那时候,伤亡惨重的小村,正处在极度的悲痛中。大雨滂沱中,全村人痛哭着,跪俯在山坡上,以手掘土,埋葬了37位亲人。

  棚花村共分12个村民小组,水地、林地和旱地近3000亩。地震时,有98%的房屋倒塌损坏。

  现在,小村正在轰轰烈烈的重建中。除了97户230人的房屋被泥石流毁坏不能恢复原址外,别的都是在原址上重新建造。四川农大和江苏常州援建指挥部共设计了22种户型,供村民们自主选用。

  原来村民们习惯吃土井水,这次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原来大家盖房都不情愿用钢筋,认为不必要,是浪费,现在都想通了,不仅用高标号的钢筋,还全部使用了水泥现浇工艺,不仅如此,还设计了洗澡间、水冲厕所等,生活方式大大改变了,标准也大大提高了……

  去年,我曾在这里采访一位名叫李生珍的妇女,她的婆婆和惟一的孙女被砸身亡了,丈夫也受了重伤。当时,她满脸愁雾,唉声叹气,村干部常常担心她会出现意外。现在,她的丈夫身体恢复了,新房也马上就要竣工了,她的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棚花村里,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堆满路旁的红砖、砂石、钢筋们,在阳光下跃跃欲试,蹦蹦跳跳,在唱歌,在舞蹈……它们是灾区重建的主角啊,每天在表演着、发酵着、编织着、丰富着、矗立着……

  蜀绣和绵竹年画是两门绝技,而把两者结合起来,便是独创。棚花村是绵竹最有名的年画村,国内外的商人每年都来订货呢。去年遭灾后,订单就更多了。

  付少平说,村里已经组织了50多名姑娘、媳妇,专门从事蜀绣加工和创作。如今,她们的作品很受国内外欢迎,一幅不足一平方米的作品,能卖到500多元哩。

  棚花村头有一条白水河,清清亮亮的河水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缓缓地流淌着,一如过去的岁月。那是小村人安乐而温静的日子……

  (五)

  站在废墟上的人们,眼睛已瞄向了世界……

  人变了,一切都会变!

  灾区的每个角落里,到处都是紧张而忙碌的身影。工人们把倒塌的厂房重新建起来,把砸坏的设备重新修起来,接上电源,于是,机器们便又开始了嘹亮的歌唱;农民们把冲塌的田坝重新垒起来,把黑油油的土壤填进去,播上种子,青葱葱的庄稼便长出来了,在阳光下,在春风中,像一团团绿色的火苗,欢快地舞蹈。商场倒掉了、学校倒掉了、饭馆倒掉了……但是,千千万万个新建商场、新建学校、新建饭店站起来了……

  家园,不仅仅是身体休养的住所,更是生命依存、生活幸福、生产发展、事业延续、心灵栖息的永远的温馨所在!

  “5·12”一周年来临之际,走在灾区的土地上,早已不见了最初的悲伤,也少见了后来的悲壮,入眼最多的是令人振奋的壮美!一场大地震,震垮的是房屋,是桥梁,是工厂,但震不垮的是昂扬的民族精神,是不屈的钢铁脊梁!有了这种精神,这副脊梁,在废墟上站立起来的,是更漂亮的房屋,更雄伟的大桥,更现代化的工厂!

  于是,在偏远的农村里,我欣喜地看到,千百年来传统的以砖石为主体的四川民居开始蜕变,代之以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设计更加合理,呈现出多元化的现代气息,在保留川味特点的同时,还融入了闽南风格、海派气韵……

  安县花 初级中学新建的教学楼正在封顶,当地的学生们在今年9月1日前就可以进入新校舍上课了。工地现场的一位监工说,我们一定要把学校建成最牢固、让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在都江堰,在青川,在平武,在汶川,处处可见刚刚竣工的楼房、厂房、学校和商场。著名的小鱼洞大桥马上就要完工了,新开辟的都汶高速公路也要在今年“5·12”当天通车了……

  据悉,灾区的农村和城镇住房将分别于今年9月底和明年5月底彻底竣工,学校、医院、交通等公用和基础设施也将于明年全部完成。

  在更多的家庭里,失去的欢声笑语又回来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园也在全面恢复中。

  映秀镇渔子溪村的刘志福老汉一家,失去丈夫的三儿媳鲁燕已经可以平静地谈论改嫁的话题了,失去女儿的大儿媳和失去儿子的二儿媳已经怀孕了,她们的脸上又有了欣慰的笑容……

  据不完全统计,灾区有数千名曾经的母亲又要当母亲了,她们都可以到当地妇幼保健站免费进行检查。

  4月26日,北川的吉娜羌寨里,20对重新组建家庭的新人按照传统的仪式举行了隆重的集体婚礼,他们和她们身穿民族服装,跳起羌族舞蹈,高唱着“希斯古(干杯)!”

  绵竹市棚花村里,地震中丧妻的50多岁的鲜天全,和新婚妻子帅玉花一起在他们的新建住房里开办了“农家乐”餐馆。他兴奋地告诉我,生意比震前还要好一些……

  天府之国,又恢复了原本的富丽。青青的油菜一方方、一片片、一簇簇,站立在温煦的风中,麻麻密密的菜籽荚亮亮的,鼓鼓的,像微笑着的幸福的孕妇。山坡上,到处是黄黄的枇杷、红红的李子、紫紫的桑椹……青青涩涩的杏儿们,果胎小小的,像一枚枚精致的鹌鹑蛋,调皮地在阳光中的树叶间吟唱着童年的歌谣……

  在这春天的晴空下,我分明闻到了空气里发酵着的那一缕缕醇香,听到了大自然母亲芬芳的舒缓的呼吸声……

  一场大地震,虽然损失惨重,却也把人们的生命潜能一下子激活了,把四川与外界之间的壁垒彻底打通了。海风吹进来,与世界握手,向先进靠近,往高处提升。站在废墟上的人们,眼睛已瞄向了世界……

  自强、自立、自救,坚强、坚定、坚韧。这是汶川大地震之后的灾区人民,在把眼泪化作笑容的不屈眼神里,在重建家园的铿锵脚步声中,在勤劳灵巧的双手之下,进一步培育和彰显出来的一种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伟大的精神闪耀在每一个灾区群众的笑脸上,挺立在每一个灾区群众的脊梁里,熔铸在每一个灾区群众的魂魄中!

  在一年之后的这个五月的灿烂的阳光下,灾区人民胸怀着这种伟大精神,舞动着千万双勤劳而又智慧的双手,正在把一处处废墟抚平,正在重新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作者简介:

  李春雷,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蝉联两届)、首届全国五一文化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

  图1:2008年12月13日,四川汶川县应征入伍的28名新兵告别家乡,实现报效祖国,服务国防的梦想。毛漫丁摄

  图2:作者李春雷(左一)与绵竹市棚花村一家居民在一起,笑脸的背后是他们正在施工的新房。

  来自茂县地震灾区的四川省人大代表李兴秀,在灾后重建中,带动羌族妇女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她先后在阿坝、北川羌族群众聚居区培养了1500多名羌绣工艺品绣手,创办起羌绣制作工坊,将羌绣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新家园。

  图3:李兴秀(中)的羌绣培训班里,全部是来自地震灾区的羌族女青年。

  图4:李兴秀特别设计绣制了“大爱无疆”的绣品。吴传明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