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建立更高层次防洪抗旱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07:39  中国政府网

      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在日前国家防办举行的座谈会上,又传出令人焦灼的数字:全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占同期GDP的1.5%左右,年均干旱灾害损失超过同期GDP的1%,水旱灾害的损失和影响位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

      这些年来,国家修了不少水利设施,为什么水旱灾害还这么严重?

      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的大江大河基本能够抵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洪水,大部分地区具备了抗御中等干旱的能力。如今在抗洪一线,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紧张场面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有条不紊的科学防控;在洪涝灾区,杂乱的救灾帐篷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保庄圩内的安定生活……依靠不断完善的防洪抗旱体系,一次又一次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国情: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洪涝、干旱、台风、山洪等灾害频繁发生。受全球气候变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人与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旱灾害风险加剧——不断围湖造田、侵占河道,让不少河流小水成灾;无度开发、污染水源,让不少水乡也面临缺水困扰;有些地方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有人说,现在的水旱灾害,不仅是天灾,在一定程度上,与无节制的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防洪抗旱减灾保障体系。

      兴水利,除水害,不仅要尊重自然规律、规范人类活动,也要遵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在治水思路上,我们已经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过去讲“人定胜天”,现在要“给洪水以出路”;过去让洪水入海为安,现在要想办法利用洪水资源。建立更高层次的防洪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就是要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综合手段,防止人类对水和自然的侵害。

      防洪抗旱减灾,不仅要建设标准适度的水利基础设施,也要有现代化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要继续强化预警预报水平,提高预报精度,逐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与应急响应机制,增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科技减灾的能力。

      防洪抗旱减灾,不仅是水利部门的事,全社会都要树立水旱灾害的风险意识,大力普及群众的自保自救知识。一些防灾经验表明,关键时候,只要警报及时,方法得当,就可以大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赵永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